“9岁娃摆摊救弟”是大病返贫的写照
(2017-06-14 14:55:37)“9岁娃摆摊救弟”是大病返贫的写照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传涛
12日,时报报道了“9岁娃摆摊救弟”的故事:一位只有9岁的菏泽男童新新,在经五纬六路口摆摊卖山药,抽时间还看一些书包里的书。原来,新新有个6岁的弟弟,年初确诊为白血病。新新自己也咳嗽、偶尔发烧,但一直未能确诊。目前兄弟俩每天看病的花费至少3000元,新新只能用这种办法来救弟弟(更多报道见今日A08-09版)。
看到“9岁娃摆摊救弟”这样的新闻,相信不少读者会产生一些质疑:他的监护人在哪里?一名不到10岁的孩子,应不应该承担这一切?这背后有没有炒作,抑或是有没有被利用的可能?……不过,当我们看到关于新新和他弟弟的故事确实属实之后,我们只能感叹这个家庭的不幸。
本该是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却要背负沉重的家庭负担;本该像同龄孩子一样在学校里学习知识,却要像一名贩夫走卒一样去赚钱贴补家庭……在任何一个社会中,这都不应该被鼓励。但是,对于新新的家庭而言,沉重的家庭债务、如无底洞一般的医药费用,必然要求新新及早的成熟。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用在新新身上最为合适不过。或许,如果把我们也置于新新的家庭之中,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也只能让身边所有的人包括未成年人去努力赚钱。
家庭的悲剧,往往产生于社会福利制度与救济制度的缺口之中。没有人怀疑,“全民医保”的目标早已实现了,也没有人怀疑“大病医保”已经落地N年了,更没有人怀疑,我国的福利制度正逐步走向完善,但必须要面对的冷酷现实却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家庭,都有可能因为家庭成员随时到来的一场大病而迅速返贫。大部分看似殷实的家庭,在疑难大病面前,几乎都是弱不禁风。
白血病虽说已经列入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但外地人在济南看病或者说基层地区的百姓在省级三甲医院的报销比例却是非常之低。再者,白血病的许多特效药,也并没有被列入医保目录。比如,针对白血病有明显控制效果的进口药格列卫,在我国的价格高达两万元一盒,虽说国内也有了替代品,但价格仍然高得离谱。这些实实在在的救命药,都没有被列入医保目录。这说明,我国的医保制度在许多细节方面,还有需要完善和提升的地方。
在社会救济和救助方面,2014年国务院已经发布实施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但对于许多不幸的家庭来说,恐怕并不了解这个制度以及申请医疗救助的程序和方法。完善我国的救济和救助制度并使之走完“最后一公里”,像精准扶贫一样实现精准救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9岁娃摆摊救弟”,看似是一例家庭悲剧,实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社保的乏力之处。关于医保与医疗,关于社会救济与救助,距离科学、理性的目标要求,仍然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明确的是,尤其是要把社会福利与救济制度的细节完善,才有可能提升我们每一个家庭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