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会议不应该成为“文学秀场”
(2015-02-13 08:55:39)
标签:
文风秀场五言诗文学工作报告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人大会议不应该成为“文学秀场”
“五言诗报告”里的文学思维值得商榷
王传涛
2014年,盐湖区人大常委会报告采用 “五言诗”形式,首开文风创新的先河,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2015年2月6日召开的盐湖区人代会上,盐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治所作的人大常委会报告,仍然采用了“五言诗” 的格式,洋洋洒洒6000言,文风清新,诗韵依然,听起来耳目一新,读起来朗朗上口。(2月12日中国新闻网)
在看惯了满纸都是“高度重视”、“周密布置”之类的官文,再看这位区人大主任的“五言诗”工作报告,总有一种亲切和接地气的感觉。受够了多年死板文风之后,在看到有官文抄十几年之前的文章的案例后,不少网友见此工作报告直呼小清新、文采飞扬。
读罢此报告,笔者也确实能够感觉到这位区人大主任的文学修养的确高,全文都是五言、每个句子还都很押韵,这叫许多文学院专业的大学生写,恐怕也难以写得出来。笔者认为,这么有个性的工作报告,应该就是出自于这位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冶个人之手。因为属下文秘,即便再有文学素养,恐怕也不会贸然自行其是;同时,官员也不会逼文秘在公文上进行文学创造。除了文学修养及文学天赋,我们还要感佩这位官员的勤劳。没有认认真真对文字的打磨,没有点灯熬油,没有反复地推敲和琢磨,人大工作报告不会“修炼”到这个级别。
然而,读罢此文,却有一点点的失落。因为,在此工作报告中,几乎看不到实实在在的数据,也理不出该地方人大部门到底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干了啥具体事。文风故然别具一格,可以却给人一种不是货真价实的感觉——华丽的东西多了些,实际的东西少了些。相较之下,虽然许多官场工作报告,在文风上如死水一潭,但是,我们至少能够看到真正的内容,一些数据、一些案例,都能够以通俗的形式表达出来。
任何文体文风,都不过是在表达内容。诗词汉赋故然重要,但华丽的诗歌,却并不能替代公文。要明白的是,地方两会,不是秀场,不能成为一把手官员秀自己各种天赋的秀场。我们要充分肯定这位官员对官样文章带来的创新变化,也要佩服于这样一位基层官员的胆识胆魄,但是,诗歌作为文学形式,确实不适合代替传统的工作报告。
文学和政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文学要天马行空,越是夸张,恐怕越是精彩;越是缥缈,恐怕就越是令人神往。当下官场中的文风,固然需要突破,但却不应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在古代,圣旨就是圣旨,奏折就是奏折,诗人官员写奏折,也没说写成诗歌,词人官员写奏折,也没有按词牌的格式来写,乾隆皇帝写了一万多首诗,也没有用诗歌下过圣旨。因此,公文的格式,仍然需要一定程度上要求“墨守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