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降低“机会成本”永远是高考改革的核心

(2015-02-13 08:53:31)
标签:

教育

机会成本

高考

高考改革

考试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降低“机会成本”永远是高考改革的核心

王传涛

广东版高考怎么考?不分文理,750分中450分可考多次获得,如果新的《广东省招生考试制度》方案上半年审议通过,今年入读高一的学生将实施该新方案。具体到分数,高考总分750分,其中450分(语数英)是高考时候考,学业水平考试平时考,考完以后从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生物、历史6门中任意挑3门。而高考中的英语也有两次考试机会。(212日《南方都市报》)

 

坦白讲,“高考750分中450分可考多次获得”的结论,并非只有在广东省可以得出。去年4月份,教育部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早已就全国的高考改革定下了调子。最主要的改革内容包括:理化生政史地6门副科退出高考,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代替高考成绩,学生可任选三门;英语高考次数增加到一年两次。应该说,在事实上,一年只留一次考试机会的高考科目,只剩下语文和数学了。

 

当然了,具体到每个省份,因为分值设置上的不同,高考总分以及多次考试机会科目的分值都会有不同的比例。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各地严格按照教育部发布的《高考改革方案》精神细化本地的高考改革政策,在2015年新招高一年级中推行改革都不是什么难事。一个可以预期的目标是,2018年的高考,仍然是“独木桥”的只有语文和数学这两门科目的考试了。

 

机会的增多,必然会造就更多的公平。在经济学范畴内,还有一个与机会形成反义词的概念——机会成本。就此前高考让人付出的机会成本来看,因为一年只有一次考试,所以,高考让每一位考生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如果在本年的高考中失利,或者只能认命,或者只能选择复读,也就是要再等一年进行复读。高中,也就会变成四年、五年,甚至六年或者更多。不必讳言,机会成本的无限增高,让我们的高考看起来像有些像之前的科举考试。

 

让越来越多的高考科目拥有多次考试机会,显然对以上问题实现了突破。但是,一些摆在桌面上的问题仍然无法忽视,获得更大的机会公平还需要改革走过深水区:一是,英语可以实现一年两考,语文和数学什么不可以?这是不是又一轮的学科歧视?二是,既然6门副科的高考成绩可以被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取代,那么,英语为什么不能退出高考,要知道,弱化英语教育,在北京、江苏等地已经开始落地了。也就是说,就目前高考的改革力度而言,在降低机会成本问题上,仍然有非常大的空间。

 

抛开考试次数过少而增加的机会成本,高考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机会不公平。比如,异地高考的问题,在本次高考改革中并没有被提及,地方的改革自然无法实现破冰;比如,名牌大学倾向于在所在城市招更多生源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改变,“北京大学变成北京人的大学”之类的担忧仍然普遍存在;再比如,高考招生领域存在的腐败,仍然难以杜绝,一个招生处长可以贪污数千万的体制,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降低机会成本,永远是高考改革的核心问题。在高考改革问题上,降低机会成本没有终点可言,因此,改革的步子大一点,才能让我们的高考乃至教育制度更加公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