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
(2014-08-06 08:57:22)
标签:
税负鹅毛人均收入纳税人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
税负6338元与“最少鹅叫”并不协调
王传涛
近日,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省区市的财政数据已相继出炉。2014年全国人均宏观税负水平约为6338.76元,考虑人口有所增长,这一均值实际还会有所降低。地方人均宏观税负的极值分别是北京的20347.8元和西藏的2454.7元。人均宏观税负前三甲是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分别为20347.8元、19192.8元和17993.5元,也是仅有的三个人均宏观税负过万的省份。人均宏观税负最低的3个省份为河南、甘肃、西藏,分别为2846.7元、2580.6元、2454.7元。(8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人均税负,和人均收入一样,在某些时候都能带给公众无比沉重的挫败感。虽然一个是出,一个是入,但是,所有的人都希望收入提高而缴税降低。此语境下,人均收入总能被调侃为“拖了祖国后腿”,而人均税负也基本激发不了国人的自豪感。
人均税负6338.76元,这个数字看起来十分吓人。但是,因为给广大百姓并非是直接纳税,以至于许多人对于自己的税负没有直接感觉。许多工薪阶层,也仅仅是从自己的工资条上看到每个月纳税栏才知道自己纳了税的。而实际情况是,自己的个人所得税(3500元以上者)每个月也就是几元到几十元,说起了也不痛不痒的。于是,对于当下的个人税负,也没有听到过多的反对声和质疑声。更加上有所谓专家经常性的站出来说“中国人均税负仅占发达国家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论调,还总有财政部门的官员出来列举“发达国家人均财政收入均在14000美元以上”,广大纳税人总是感觉拥抱着“满满的幸福”。
常识却是,人均税负的绝对值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比较是非常不科学的,甚至说这种比较方法本身就是错误的。笔者认为,关于人均税负,我们更要从人均税负与人均收入之比进行计算。比如,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96元,而2013年美国人均收入为48387美元。一方面,税负在人均收入中的比例,中国显然高于美国;另一方面,就算中国税负较低,绝对收入却也是捉襟见肘,让人提不起兴致来思考什么是幸福。
另外一个问题是,我国的税收超过9成来自于企业。这也给人以公众以不纳税的假相。但实际上,无论是什么产品,从房子汽车等固定资产到一般的小商品,甚至于包括面条馒头,都含有大量的税。企业也是以这种形式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曾有经济学家认为,我国是间接税负最重的国家之一。但对于此,消费者无所察觉。
英国财经学家哥尔柏曾说,“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直接纳税的不明显,还是公众对于间接纳税常识的缺失,还包括所谓御用专家的违心之谈以及税收制度的种种设计,都达到了让整个社会“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的效果。
有人说,中国的纳税人是世界上最糊涂的纳税人。因为,许多人除了工资条上纳税记录,购置车辆、房产时开具的纳税证明,没有人知道自己纳了多少税。所有的间接纳税,更都是糊涂账。这种现实,必须要得到改变。最可行的办法可以学习欧美国家“透明发票”的做法,既在每一张发票,包括一些超市购物小票上都明确标明自己购买这种产品或服务时所负担的税款,让纳税完全晒在阳光下。
在教育和医疗都是社会问题当下,政府对于民生的投入并不充足,此语境下,听不到“鹅的叫声”其实是公民社会的悲哀。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的财税体制的完善,也不利于公共财政的使用监督,更会对公共利益构成盘剥威胁。
载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