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需打招呼”无法让监督权澎湃
(2014-07-25 08:29:27)
标签:
东莞媒体央视监督权报道权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报道需打招呼”无法让监督权澎湃
王传涛
24日,在回应网友关于东莞此前的涉黄风暴提问时,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说,生气难免……央视完全没有打招呼,不相信我们,也该相信省委省政府。网友前三个提问都关于“涉黄”。徐建华说,借这件事净化东莞是好事,还将出台一系列关于娱乐场所的管理措施。(7月24日《羊城晚报》微博)
东莞扫黄,现在已经交出了一份很大的成绩单。上月12日,广东省公安厅召开“打击整治涉黄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通报扫黄成绩:通过4个月的集中打击整治,东莞涉黄专案全部成功告破,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共破获涉黄刑事案件1121宗,共刑事拘留3033人。对于这样一个成绩,无论是广大网友还是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东莞的故事并没有了结。许多违背于常识的东西,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一个最明显的违反逻辑的事实是,东莞的扫黄又一次走在了“媒体曝光”的后面。对此,东莞市的党政一把手在监管方面负有难以推脱的责任。于是,网友也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东莞市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否提前知道东莞的涉黄问题,知道为什么落后于央视曝光而开展扫黄?面对这样刁难的问题,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说“央视没打招呼”显然是难以让人理解的,也是难以说通的。
央视是央视,东莞是东莞。央视是媒体,东莞是一方地级市。央视作为媒体有独立的报道权和采访权,即便是给地方政府下不来台的感觉,在报道之前,也没有提前“打招呼”的责任和义务,更不是一道报道前的手续和流程。从这个角度讲,媒体在报道之前不需要和地方政府交流沟通,既没有必要,也不是必须,更是驴唇不对马嘴。
长期以来,“打招呼”式的媒体报道屡见不鲜。一方面,这是部分无良媒体对于监督权和报道权的滥用;另外一方面,也满足了一些组织、单位的漂白欲望。前段时间,央视有一期《新闻调查》报道了某中央级财经类报纸的地方站点,通过提前“打招呼”为报社创收的新闻。结果,该记者站站长被提起公诉,并以敲诈罪判刑。在“打招呼”的过程中,无良媒体自然是受了益,主要是物质方面的;而相关涉事单位或企业,也很快变负面报道为正面宣传,化腐朽为神奇。
“打招呼”三个字,揭示了当下我国存在部分非正常的舆论报道模式。长期以来,权力垄断媒体报道权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这实际上不利于媒体更好的发挥监督作用。需要重点说明的是,“监督权”作为《宪法》规定的权利,是不允许“打招呼”现象出现的。站在新闻主义角度讲,政府权力与媒体监督权利,也应该划清界限。
近日,有一家叫做“澎湃”的新媒体正式运营并上线。这家媒体自试运行之始,就以大尺度的报道内容让网友们刮目相看。同时,也有评论人士认为,这可能是当下我国媒体宣传与舆论报道的大胆尝试。很有可能会对传统的种种媒体报道方式,构成强大的冲击和颠覆。在专注于真实和思想的基础上,我们的新闻报道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央视主持人柴静曾说,对媒体的容忍有多大,这个社会的进步就有多大。因此,我们似乎也应该用这句话来劝慰一下还没有缓过神来的、观念陈古不化的相关官员,不“打招呼”的游戏规则不仅要打破,而且是必须要打破,只有这样,官员才犯不着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