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备胎”体育课与脚碎“东亚病夫”式意淫

(2014-07-10 07:38:47)
标签:

体育课

东亚病夫

体质

必修课

备胎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备胎”体育课与脚碎“东亚病夫”式意淫

王传涛

“本科一、二年级学生体育必修课不能少于144学时,每周体育课不少于两个学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刘培俊近日介绍了不久前出台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标准》强调,学校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79日《中国青年报》)

 

体育,终于在大学里有一个所谓的标准了。虽然许多人的大学世界里只有三门课:恋爱课、体育课和游戏课,但仍然要说的是,大一、大二两年不少于144学时、每周体育课不少于两个学时以及不达到50分不给毕业证的规定,也相信很快会在大学里兴起一股“体育热”。笔者认为,单纯从大学生身体健康情况的现状来看,这是好事。

 

当然了,质疑也总是会来。比如,体育课可能会成为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四六级,不达到某个分数就不给毕业证的硬框框也像是容易被架空的样板戏。但是,有一些现实还是必须要承认。一方面,当下大学生是最主要的电脑控、手机控、恋爱控,在宿舍里打DOTA、在课堂上玩微信,眼睛被大大小小的电子屏幕所绑架,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会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当下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确实需要提高一下,连续3年体质下降、军训年年训倒无数的现实早已不忍直视。基于此,让各个大学开设名目和花样繁多的体育课,并进行考核,至少不是坏事。

 

笔者认为,体育这个玩艺儿,要真正达到强健体魄的目标,就不应该只成为大学里的必修课。更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必修课。就笔者而言,现在回想起来,我人生三十年生活历程中,锻炼时间最自由的还是上大学时。那个时候,每天下午都能到操场上踢上一两个小时的球,而这无疑也是最幸福的事了。客观而论,中小学教育阶段以及步入社会这两个阶段,也需要相关部门进行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

 

首先,中小学教育阶段,教育部同样也要有一个“体育课标准”。但是,因为只是标准,而不是条例,更不是法律,体育课的时间也容易被文化课挤占。尤其是到了考试之前的一两周,中小学里的体育课总会沦为“备胎”。而教育部以及各地教育局制订的所谓“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一节体育课”等标准,也基本被荒废。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不如日韩同龄人的事实,也得到了数据上的反复确认。而且,这恐怕也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差的原因所在——底子薄、基础差,也才是真正的差。

 

再者,体育更应该成为全社会的体育课。一个成年人,即便是参加了工作,或是退了休,也都应该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来锻炼。体育课,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课,而应该成为全体国人的必修课。然而,不忍直视的现实却是,我们生活的周边,很少见到免费的运动场,即便是城市里有一些广场,也多半被恶俗的广场舞所占领。而广场舞严格说来,并不是一种体育活动,而应该是文艺活动,至少运动量并不算大。

 

近年来,有学者考证“东亚病夫”其实最早出自于梁启超的《尚武论》,是国人自己对于体质之差的一种现实批判,与我国影视剧编造出来的外国人侮辱与“脚碎‘东亚病夫’”没有多少关系。笔者认为,国人体质之差不是别人骂出来的,体质之强也不是自己意淫和想象出来的,而是需要锻炼换来的。只有让体育成为全国人民的必修课,才有可能改变国人的体质。相反,如果体育被教育、生活与现实空间所束缚和压制,则必然还是“奄奄如病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