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来无事找人打”是留守者的生存样本

(2014-07-10 07:35:29)
标签:

育儿

闲来无事

留守儿童

孩子

留守者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闲来无事找人打”是留守者的生存样本

王传涛

628日下午,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柏树乡柏树村,8岁男孩晓辉(化名),被几名闲来无事的同学,强行叫到3公里外的永宁寨村,最终被11人围殴致昏迷,后经抢救无效身亡。晓辉的父亲怀疑,孩子被围殴,可能是曾被同学欺负后告密,导致对方挨骂。据了解,涉事的11名同学,均不满14周岁。当地警方披露,11个孩子系“闲着没事打人玩”。(79日《京华时报》)

 

骇人听闻的“同伴暴力”,总能时不时冒出来挑战公众对于社会安全的正常理解。上个月,江西一初中学校发生的割喉事件足以让整个社会震惊;再上推几十天,北京奶西村几名光背少年群殴一名男孩致昏厥的视频在网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起发生在乡村的暴力群殴儿童并致死事件,再一次惊呆了整个社会。

 

种种信息显示,这是一起典型的留守儿童悲剧。这名叫晓辉的8岁男孩,被母亲抛弃,父亲又在外打工。他的生活只能由家里老人照顾。我在想,如果晓辉的父母能够经常陪在他身边,非常关心他的上学与生活,他会不会还会遭受高年级孩子的欺侮?如果晓辉偷200元钱“孝敬”高年级学生的事,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此次打人事件会不会就可以避免?

 

一方面,晓辉是典型的留守儿童,而父母不在身边,凡事都依靠年迈的老人,让留守儿童这个最弱势却基本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群体失去了最起码的监护;另一方面,那些打孩子的人,同样值得可怜,可怜之外当然还有可恨与可悲之处,虽然他们都不足以负刑事责任,但打死人这样的事,在他们无知无畏的内心世界中,注定能留下一个难以愈合的刀疤。并且,这些打人的孩子的家庭还要付出民事赔偿责任。

 

此事件中,有一个细节非常可怕——这11名男童系“闲来无事找人打”才殴打了晓辉。打死人如此恶劣、如此严重的事,却只是因为“闲来无事”,其中的错位让我们无法理解和接受。有一点必须要承认,对留守儿童而言,他们面临的“同伴暴力”,比城市儿童更加严重。当城市里的孩子在为周末、假期时间里为上什么样的培训班而苦恼之时,农村孩子似乎拥有了所谓烂漫的童年,同时也正在经历着最为残酷和危险的青少年时期。在这个最需要生活照料和关心教育的关键时刻,他们的父母却要为了生计而转战各大城市。

 

父母成为城市中的流浪者,这些孩子却成了社会的弃儿。数据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超过6100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这6100万孩子,既容易成为受害者,也容易成为施暴者。是非不分、价值观未成熟,没有人照料、没有人监护,“闲来无事”便成了殴打别人的最好借口。

 

留守儿童的问题,棘手异常。当户籍壁垒把人固定在所谓的出生地,当高房价与低收入让普通人落户城市成为奢望,当城市里的义务教育根本不对外来务工子女敞开义务,这6100万儿童即便跟随着父母到了城市,恐怕也会遇到种种社会问题。而发生在北京奶西村的暴力事件,不过是本次事件的2.0版本——没有人照料的孩子,即便不留守农村了,在精神上,也会长期处于留守的状态。

 

悲催的现实是,一方面,法律给予了家长们以充分的监护权和监护责任,另一方面,对于生活贫困、必须要外出打工才能养活家人的家长们而言,生活压力和工作的快节奏与跨越时空的无奈,又总会剥夺掉他们行使监护人职责的权限。或许,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全职太太”这样一个在我国还算是稀缺品职业的存在必要性。疲于奔命的个个家庭,尤其是外出打工的农村家庭,似乎只能在打工赚钱与照顾孩子二者之间做残酷的二选一。

 

本文载南方都市报、嘉兴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