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式随礼:抽脂民生,弱化公民意识

(2014-05-20 08:56:20)
标签:

我们的生活

纽带

自己的生活

而是

中国社会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中国式随礼:抽脂民生,弱化公民意识

王传涛

一个村民小组60户,3月份有42户以各种名义置办了酒席,另18户正在筹备,这是辽宁省中部某县纪委调研发现的;一个山区农民家庭年收入仅2万元,2013年人情随礼9600元,这是记者采访遇到的。在我国,普通存在这样的现象:随出去的钱多,为保证不亏本,只好利用一切机会办酒席:父母大寿、新生儿满月、孩子上学、参军、盖房子、买房子、订婚、结婚……甚至孩子留辫子(农村一种风俗)都要大摆酒席,理由五花八门。(5月19日《人民日报》)

 

自己花钱时扭扭捏捏、唯唯诺诺,到了随人情时,总会如土豪般出手大方——这便是“中国式随人情”的真实写照。动辄两三百,重则八百上千,国人的大方已然超越了收入的增长速度。如新闻中所报道到的农民一年收入2万,随礼却要随出去9600元,这样的标本案例并不稀奇。笔者认为,“中国式随礼”已经成了抽脂民生的恶习,更是阻碍公民社会成长的绊脚石。

 

如果说婚丧嫁娶的随礼,还可以在情理上理解,那么,孩子留辫子、新屋上梁和猪下仔儿也要大吃大喝,则已经完全超乎了一个正常社会的理性尺度。更为悲剧是,无论你是生活在大城市,还是生活在偏远山区,随礼已经和纳税一样让人无法逃脱。为了面子,为了习俗,也为了大家都认为正常的“礼尚往来”,国人无不勒紧裤腰带给所谓的亲朋好友慷慨地送上内心里心疼不已的份子钱。即便每个人的心里是多么的苦不堪言,也再所不惜。

 

关于随礼,通常是这样一种循环逻辑:别人有事发了请柬让我花了钱,我一定要办些事情把钱要回来;一传十、十传百,整个中国社会就变成了一个随人情的社会。于是,大家都找各种由头摆餐收礼,搞来搞去,所有的钱都并没有进入到收礼者的腰包,谁也没有靠这种恶习发家致富,更多的,恐怕是被办酒宴的老板们赚了去。继而,地方经济和GDP获得了强大的“支援”。现在看来,“礼尚往来”这四个字究竟是不是传统美德,确实值得商榷。

 

从民生角度而言,国人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个别还存在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现象,此语境下,如何从根深蒂固的“人情世故”中打捞脆弱的民生,是个重要的社会命题。然而,更为悲剧的不在于此,而在于当公民意识更多地被所谓民俗绑架之后,权利意识和独立意识就像带上了脚镣。随礼会让更多人陷入“蝇头小利”和爱护面子等小事的考虑中去,至于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却基本不予考虑。公民社会正在发展,每个人的权利意识却还要被社会畸形的伦理所绑架,这着实是一种悲哀。

 

移风易俗,不完全是否定传统,而是让社会更好地发展。真正理性的公民社会中,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人,都需要有独立的生活和独立的思考,更要有自由的权利,在以“随人情”为纽带的社会恶习绑架之后,生活将会变成花钱买吃喝的庸俗关系。对此,政府部门有必要对这样的恶习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另外,移风易俗,从来不只是政府的事,而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很难不食人间烟火般地做到“不随礼”、“不收礼”,但如果我们真的去做了,就会发现少几份“人情来往”天塌不下来,我们的生活仍然继续,依然晴空万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