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是否抄袭不是真正看点
2014年03月28日 新安晚报
今年2月19日,吕梁市委书记高卫东在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作了讲话,一周后吕梁交城县委组织召开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县委书记李志安作了动员报告。网友举报称,李将高讲话原稿中的“我市”改为“我县”,讲话稿超九成内容系抄袭。(今日《新安晚报》A13版)
县委书记抄袭市委书记的讲话稿,这事说起来应该算是非常恶劣。而且,抄就抄吧,也不能抄得太低劣了吧?把“我市”改成“我县”以为就万事大吉,也太不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参会的领导干部当回事了吧?
富有深意的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反对“四风”,而前“两风”就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抄袭讲话稿,正是印证了这两条。
不过,真正的问题是,一场会议下来,又有几个真正的听众?即便有听众,又有谁会在意这是不是抄袭?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答,领导的讲话稿是抄袭还是自己写,就无关紧要。
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会议就像是“走过场”。这样的会风,在许多地方十分常见。即便是现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下,也出现了个别“用新形式主义反旧形式主义”的问题。
去年11月,有媒体就曾对群众路线活动官网公布的28个机关单位的报告加以整理,发现“这28份报告中,虽然长短不一,但体例和行文逻辑上却很相似”。所以,对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客气地说,一些地方就是在搞形式主义。有了这种土壤,“县委书记抄袭讲话稿”,似乎也不那么奇怪了。
有些领导讲话,只是官本位和形式主义的体现。对个别地方个别官员而言,领导讲话只是一个会议议程,至于讲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开了会、露了脸、发了言。因此,没有几个领导会对自己的讲话稿精心打磨、字斟句酌;更少有人在意讲话传达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效果和意义。
李克强总理曾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少一些领导讲话,少一些形式主义和官本位,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改革和为民服务,多一些简政放权,多一些贴近百姓的承诺和发自内心的独白,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才可能得到规避,政府的公信力才会得到彰显。
□王传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