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辞资深教授是对“头衔终身制”的宣战
(2014-03-27 08:33:37)
标签:
嘉兴日报专有名词社会姿态圈里杂谈 |
请辞资深教授是对“头衔终身制”的宣战
王传涛
章开沅教授是国内辛亥革命研究的开拓者和学术权威,2002年被评聘为资深教授。“我带头自我革命,希望对打破学术头衔终身制有所推动。”25日,88岁的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首次公开表白他请辞资深教授的初衷,“荣誉可以终身,待遇应该退休。我不是辞去这个称谓,而是要辞掉资深教授所享有的特殊待遇。”(3月26日《武汉晚报》)
在读近现代史研究生时,章开沅先生是我的导师最经常提及的名字,也是我们看相关史学材料见到最多的名字。其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就是我们当时使用的教材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史学术圈里,章开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学术泰斗。而其作为“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也在国内外史学圈里享有盛名。
年近90的章开沅先生,现在本应该远离学术圈,颐养天年,享受退休生活。不料,却在近日成为了全国媒体都聚集的新闻人物。之所以能成为新闻人物是因为,章开沅先生做了一件让许多人都讶异不已的事——请辞资深教授。这不仅意味着依附在资深教授上的种种福利被消除,也是对于“待遇终身制”的一次宣战。因为章先生研究的是辛亥革命史,笔者更愿意将请辞之举比作“自我革命”。
客观来说,资深教授的设立是对文科教授待遇低情况的一种制度弥补。长期以来,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影响下,人文社科学者往往不受重视,没有院士制度,也造成了人文社科一流学者与理工科一流学者在津贴、住房、学术研究条件等方面待遇的较大差别,这显然是一种不公。资深教授制度,也正是出现在这个样的语境中。之后,各个学校纷纷仿效。资深教授也便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大体相当于两院“院士”。
章开沅先生对于他请辞“资深院士”之举坦言,“这个制度本身就不合理。荣誉可以终身,待遇应该退休,年纪大了,力不从心,有些工作也难以胜任,怎么能继续拿高工资和津贴呢?我应该有个姿态,不当这个资深教授,希望对打破学术头衔终身制有所推动,对改革有所推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定,章开沅先生请辞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想用个人行为来警示社会并告诉整个学术圈,如“院士终身制”这等制度,需要废除。
请辞“资深院士”,是必要的学术去泡沫化。这种行为堪比当年季羡林先生请辞三项桂冠即“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之举。季羡林先生曾经坦言,“三项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其实,学术去泡沫化,教授们也便少了一些沽名钓誉的机会,学术或许才可以更加自由和开放的姿态发展下去,我国学术发展才可能更有希望。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因此,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资深教授和院士勇敢地进行“自我革命”,能有更多的学人做出摒弃利益、促进学术独立发展的有益之事。
载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