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以药养医”比改变用药原则更重要
(2013-12-12 11:32:07)
标签:
吸引力现象华商报谈什么于严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变革“以药养医”比改变用药原则更重要
王传涛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昨日说,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他公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 这十大核心信息包括“优先使用基本药物”、“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买药要到合法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等。(12月11日《华商报》)
“用药过度”现象,已经成为国人看病过程中难掩的痛。能吃药的,一定要打针;能打针的一定要输液;能静养的,一定要搭桥;能保守治疗的,一定要开刀;能在门诊看的,一定要住院……对患者来讲,能少花钱也就变成了必须多花钱,能轻松看好的变成了必须下大气力,如果出了医疗事故,因看病变成贫困户都是小事,不小心中伤身体、永不能自行修复才是大事。
此语境下,卫计委出台所谓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似乎能够改变这一残酷局面。然而,“用药过度”或者说“过度医疗”的问题,是发布几条所谓的医疗原则就能了的事吗?笔者以为,之所以我国的医生和医院流行给病人开过猛的药、用过量的剂,原因不在于他们不懂得“过度医疗”的危害,也不在于他们内心深处不愿意为患者的健康负责,而是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之下,医生都更喜欢得到一些“开药回扣”,医院也希望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我国医生的收入,在世界范围内比较而言,是低收入群体。最近,麦肯锡对我国各地的5900名医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医生的月薪从最低不到3000元到8000元不等,三级医院医生月薪达到8000元以上的只占10%,68%的医生月薪在3000元—8000元。这意味着我国绝大部分医生的薪资水平,不仅难说是高收入,很多人甚至是中低收入。这也就更加加剧了他们对于拿回扣的心理强迫。
除了对身心的伤害,“以药养医”作为一个体制性恶疾,也严重侵害了患者和病人的经济利益。据卫生部的一份数据显示,近十几年以来,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份额均维持在44%水平之上,一些中小型地方医院甚至高达70%。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医院对一个个病患财富的掠夺,是医德的集体沦丧和医生价值观的扭曲。所谓的“医者父母心”早已被逐利的冲动取而代之。
在一个可以允许医生拿回扣并且成为普遍现象的体制之下,坏医生和坏医院,都有了一定的违规借口。因此,不要跟医院和医生谈什么合理用药的十大核心原则,也不要给他们提“希波克拉底誓言”,实实在在的回扣,比读道德方面的经书,更具吸引力。要杜绝或规避医疗过度现象,就必须建立一个让医生不能拿回扣、不敢拿回扣的体制,换另外一句话就是,要变革“以药养医”的坏体制。
而要破除“以药养医”的体制,笔者认为最为核心的方法,不在于控制药品目录的更新和涨价,甚至不在于严打医生和医院拿回扣的现象,而在于放开医疗经营的权限,让更多的民营医院、私人医院进入到医疗市场中来,让患者和病人能够选择药价更便宜、服务态度更好、更能为患者尽职尽责的医院,或者,允许家庭医生的存在和经营,从而打破这种基本上是属于国有垄断的医疗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