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语不再是主科”成为全国教育常态
(2013-10-22 11:47:28)
标签:
都会向导资源局面英语教育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北京高考改革为全国提供镜鉴
让“英语不再是主科”成为全国教育常态
王传涛
为进一步提高首都均衡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切实解决择校、学生课业负担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北京市将从对中高考进行改革入手,出重拳予以破解。北京市教委21日透露,2016年高考改革要点:①语文从150分上调到180分;②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③文理科综合从300分上调到320分;④数学150分不变。(10月21日央视新闻)
高考,被誉为是当下最公平的制度选拔。虽然“低就业率”和“读书无用论”在这几年时间里屡屡站出来混淆视听,但对于绝大部分家庭的子女而言,高考仍然是最为公平、最为重要的人生关口——跳过这“龙门”之后,出现蓝天的几率要大于在高考中失利的可能。正因为如此,公众对于高考改革的每一项政策无不持续观望。
当江苏对于高考的改革还停留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时,北京教委的明确表态让众多国人看到了未来几年我国高考制度中英语改革的大方向——英语,一定要被剔除“三大主科”的行列。语文,作为中国人最需要运动的一门基础学科,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80分。应该说,首都北京的这些做法,为全国各地教育厅(局)的改革提供了镜鉴。
英语教育,在我国向来被认为是“最浪费时间的学习”。一者,从幼儿园开始,到博士生的考取,再到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的职称晋升,英语都能算得上是一块“敲门砖”。然而,能够有机会将英语“学以致用”的人,只是少数中的少数。二者,英语学习排挤了国人对于其他学科包括主修专业的学习,哪怕是高校之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恐怕都不如学习英语的时间多。全国人民“一刀切”学英语的局面,必须要得到改革。
英语成为主科的背后,是汉语在国人头脑中的衰败。曾经有研究人士对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319名学生进行了一项测试,结果显示,在语言文字能力上,30%的学生不及格,68%的学生得分在70分以下。对我国某文科大学部分学生的专项调查发现,66.2%的人存在信件书写格式问题,86.5%的人存在行文语气问题,100%的人存在语法问题。虽然说,汉语水平差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可有一个原因从来都不应该忽视——全民学英语,占用了本应用于汉语学习的时间和资源。
北京市对于英语的改革,给了“英语当道”一个有力的回击。民意也能代表一切。对于这样的改革路向,新浪网的一项公开民调显示,“超过74%的人支持英语高考改革”。各地高考改革,都应该以此民意为向导,来展开改革。“英语不再是主科”,也应该成为全国各地高考改革的主要方向。即便不能像江苏传言的那样将英语排除到高考总分之外,像北京这样将英语划定到100分的做法也意味着英语已经不再是主科。我们可以这样进行计算,如果我们将“文理三科综合的320分”分成三块,高考中的每一个副科内容,恐怕都会多于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