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免收借读费彻底还原了义务教育本质
(2013-09-03 10:19:10)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中小学免收借读费彻底还原了义务教育本质
王传涛
9月1日是全国中小学开学报到的日报。不少家长在带孩子报到时收到了一份惊喜——书本费不用交了。此前,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其中,在农村地区已经实现全免费,城区里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只收取书作费,免收学杂费。今年5月起,河南省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借读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其中,“不收借读费,免费提供教科书”是新增加的内容。(9月2日《大河报》)
政府实行免费教育政策,是近年来一直被热议的话题。河南省免收学杂费、书本费的消息,也毫不例外地引来了无数网友的追捧和热议。在笔者看来,中小学免费已经不足为奇,但河南省率先出台“免收借读费”的政策,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甚至可以说,河南省取消借读费之举,更加彻底地还原了义务教育的本质。
借读费的免去,不仅仅减轻了学生家长的负担,更大的意义在于,不收借读费促进了教育公平。借读,在本质上讲,是一种超越就近入学原则的读书方式,但是,超越就近入学原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违法违规。也可能,因为家长工作生活的原因,导致出现了学生无法或不方便在户籍所在地上学的现象,而必须到异地去读书,去享用别的地区的教育资源——这也便成为收到借读费的一个看似正当的理由。
然而,借读费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学校创收和权力自肥的工具,成为靠金钱和关系可以打破教育公平原则的不合理收费。借读费就像是一个合法合规的武器,在教育公平的制度上,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这是一种特权。对于草根群体而言,是完全享受不到的权利。虽然在河南省取消借读费之后,如何让异地读书政策变得更加合理完善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借读费的取消一定是一种进步。
免费教育和教育公平,一直以来是国人梦想得到的基本权利。放眼全国,关于政府的免费教育政策和教育公平问题,公众和社会有着太多的积怨。一者,有些地方的免费教育已经“过了河”,而有些地区的免费教育却一直在“摸石头”,如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已经实行了15年免费教育,东莞石排镇甚至实行过“25年免费教育”,但全国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对义务教育的免费政策有什么更大的突破;二者,义务教育,不只是家长的义务,政府和社会都应该有义务,说得具体一点,政府对于教育要尽的义务就是要提供免费的教育和公平的机会。如果政府的义务尽不全,则义务教育的效果自然会有所折扣。
减轻教育负担,让教育更加公平,政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肯定,学校收费,并不会因为这样的政策得到颁布而完全归零,在学校里,乱收费、强订学习资料、强制补习等现象还将会以另外的形式存在,对于教育权力的监督和约束,仍然要加大力度;再者,现在的学生,除了正常接受在校教育之外,家长还要为自己的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这些费用不除,压在国人头上的教育大山就仍然会“压力山大”。最根本的,我国学生的升学压力依然很大,这个压力依然在高考的指挥棒之下,只增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