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箭起作用,并非因为上面有朵鸡毛

(2013-08-13 13:19:30)
标签:

玩艺儿

公务员

未知数

人民币

难题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公车零私用”的重点并非“技术反腐”

“公车零私用”只是科技反腐的“小胜一局”

令箭起作用,并非因为上面有朵鸡毛

王传涛

广州利用科技手段,给全市党政机关8491台公车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和用车人身份识别设备,监控行车轨迹,今年6月,全市公车月行驶里程比车改前减少了45%,一年可节约4000万元,连续两个月出现公车“零私用”。(8月12日新华网)

 

“科技反腐”小胜一局,引来了无数关注。看到“公车零私用”的结果,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一者,这应该是最近几年所有进行公车改革的城市中,最勇敢的一个说法了,无论是温州、杭州还是昆明,只是说取得了一些成效,公车停驶率比以前高不少,但是敢说“零私用”的确实只有广州这么一家;二者,假如公车确实是“零私用”,则广州进行的“科技反腐”也便具有了示范效应。

 

笔者有充分的理由来质疑“公车零私用”说法的权威性。一者,公车有登记在册和非登记在册之别,有带“O”和普通号之别,有市直机关和下属单位的公车之别,谁又能说那些没有登记在册、没有装GPS的公车,就完全没有私用现象?二者,这个数据只是官方数据,而并没有第三方的验证,即是政府的自说自话。但是,即便只做到了对登记在册公车的“零私用”,广州公车改革的成绩也是非常显著的——全市公车月均行驶里程比改革前减少了45%,全市8491辆车每年节省费用约合计人民币4200万元。

 

对于那些没有进行公车改革的城市而言,公车改革至少又有了一种新的模式——广州模式。那么,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广州模式的最大优点是什么。是昂贵的GPS全球定位系统起了作用,还是对每辆车的24小时全程监控更有威力?是对权力进行了有效的约束,还是公务员们都自觉了?笔者以为,广州公车改革的最大优点和特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监督。过于强调GPS的监督作用,只会让反腐落入以高成本、低收效式科技反腐的“窠臼”和“俗套”。

 

不可否认,GPS监控解决了“四大难题”:节假日公车封存难、用车人身份甄别难、公车使用情况公示难、执法用车监控难。但是,更为主要的,却在于有“民众监督”和“加大惩处”两大因素。关于群众监督,我们能够看到广州市纪委智能监察室一位干部说的这样一句话,“一旦有群众举报公车私用,从监控系统可以看到被举报车辆的行车轨迹,当事人想不认账没那么容易。”显然,没有群众举报下的GPS定位,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者,没有惩处的监督,不是好监督。据了解,今年4月起广州市开始曝光公车私用查处情况,4月曝光6起私用情况;5月曝光2起私用情况。而且,对于认定“私用”的依据,也是非常严格,一要看公车是否真正用于公务,二要看用车手续是否完备。显然,这与公车有没有装GPS没有关系,而只与监督权力敢于“拍苍蝇”和“打老虎”有关系。

 

GPS之对反腐取得的成效,就好比,孙悟空遇到了打不死的妖怪,从菩萨那里借来了一件宝贝,一两下之间,便收了那妖孽。可是,对于未来路途中充满的凶险,会遇到什么样的妖怪,有没有必胜的把握,恐怕连孙悟空自己也不知道,至于还会不会到天庭那里去搬救兵和借法宝,都还是未知数。

 

令箭起作用,并非因为上面有朵鸡毛。常识性的东西仍然需要重申——技术从来都只是辅助手段。对权力进行制约,才是根本之策。反腐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公共监督与权力制衡,我们要做的是“将权力的老虎关进笼子”,而非给老虎配发高科技的玩艺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