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叫做底特律的“城市兴亡规律”
(2013-07-23 10:13:49)
标签:
勇气理智财政收入财富美国第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有一个叫做底特律的“城市兴亡规律”
王传涛
当地时间2013年7月18日,美国底特律于申请破产,预料会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破产案。密歇根州州长施耐德当天批准了底特律申请破产的有关文件,表示底特律已经无法收取足够的税收来满足各项义务,目前只有通过申请破产来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这个曾经繁华一时的汽车城已经走向了末日。(7月22日新华社)
底特律申请破产,对众多国人而言是件相当不可思议的事。能够让人感觉到错愕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政府又不是企业,怎么会破产呢?我们这边也有不少地方政府负债累累,怎么从来都没有破产一说?另一个问题是,一座创造了世界工业奇迹并且已经写进了历史教科书的重工业城市,怎么一下子就破产了呢?一个工业帝国的垮掉,难道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因为国情、体制和具体的政策的不同,笔者并不想作过多的评论。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却有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应当说,任何一座城市,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出现兴衰与变迁再所难免。底特律这座历史上创造过成功和奇迹的城市,也必然会在世界城市发展史这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在浓墨重彩之后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轨迹。虽然说这座城市的人口已经减少了大半,这座城市的经济已经和几十年前无法相提并论,但是这座城市给城市管理者留下的思考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在笔者看来,底特律的失败之处就在于——城市的发展,始终在按着一个思路在进行,而时代在转型,城市发展没能与时俱进,则只有可能被时代所抛弃。
底特律的衰败,并非完全没有迹象。2009年,美国通用汽车申请了破产保护。与此同时,美国制造的汽车在美国国人中使用的比例由之前的90%降到了50%左右。就连福特和克莱斯勒,也相继陷入危机。可以这样说,近几年,美国的汽车制造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对于底特律这样一座以汽车工业为生产依赖的城市而言,陷入泥潭是必然之事。据了解,50%以上的底特律人都从事着与汽车相关的工作,底特律的财政收入80%依靠汽车工业。汽车制造业出现危机,就意味着整个城市的就业与财政收入陷入窘境。当产业萧条,就业人口就会出现流动,高失业率必然造就一个“鬼城”。
底特律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能够依靠一个不变革的产业长期牛下去。如果生产模式单一,城市无法在生产结构上完成创新改革,则就算是所谓的“美国第五大城市”也会变成人烟稀少的“废城”。如何为城市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显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不转型,则没有出路。在我国,也有几座城市正在经历着所谓的转型。比如,曾经的煤炭重镇山西大同,这几年就正在搞“复古工程”,试图发展旅游业。一方面,众人很不理解耿彦波花重资造“假古董”之举,另一方面,我们却看到了大同上万百姓签名挽留耿市长的难见场景。而关于“城市如何才能发展的更好”这一问题,似乎从来都存在“当局者迷”的困顿和“马后炮”式的理智。
同时,底特律汽车制造业的衰败,也给了我国汽车制造业以这样的启示:曾经的工业巨头、工业重镇,都是曾经的神话,如果我们像日本汽车制造业那样勇于在技术上创新,像日本人那样把汽车做到既省油又精致,或是让中国产汽车拥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则超越所谓的工业帝国便不是不可能。“中国制造”不是没有出路,问题就在于我们是否拥有足够多的创新意识以及打败对手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