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礼地图”是纯真爱情的无法承受之重
(2013-06-06 17:50:58)
标签:
岳父岳母岳父聘金女方台词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聘礼地图”走红背后的婚恋焦虑
“聘礼地图”是纯真爱情的无法承受之重
王传涛
一张“全国聘礼地图”在微博上走红,该图以地图的形式标注了各个省市区的结婚聘礼金额。在表格上,全国被划分为5个区域,分别为百万元区、50万元区、10万元区、万元区和零元区。河南聘礼为6万元起,处于万元区阵营,仅重庆处于0元区阵营。(6月5日《大河报》)
“聘礼地图”走红了。走红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惊掉了许多人的下巴,而且在情感上引起了许多年轻人的共鸣:对于穷“屌丝”而言,找女朋友难,找到女朋友之后,取媳妇更难。出身寒门或是乡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在毕业后短期内步入婚姻殿堂的。
细细分析一下这个“全国聘礼地图”,着实有不少“泪点”和“笑点”。位处东部沿海的山东省,竟然以斤称百元大钞。没有“3斤百元人民币”,不可能让新娘子穿上婚纱。最昂贵的,莫过于浙江省“农村10万以上,城市15万以上”的标准。看来,找浙江的媳妇,成本是最高的。更有许多地方,买房买车还是要另算的……所有省份之中,只有一个地方最让人省心,那就是聘金为0元的重庆。可惜的是,全国出聘礼为0的地方,只有这一处。
爱情理应是纯真的,结婚的成本也不应该是越高越好。聘礼,与婚后的家庭幸福指数没有必然的联系。对此,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当下年轻人的婚恋观。6月3日,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来自武汉纺织大学的参赛作品《“90后”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及教育引导途径研究——以1742名女大学生为例》显示,“61.6%的女孩会选择男友的人品和性格”,在结婚花费上,“81.44%的人选择少于3万元”。在这份调查报告之中,我们既能够看到年轻一代对于物质之外如“人品和性格”的重视,也能够看到对于婚姻仪式或其他物质性东西的漠视。
聘礼,是一种习俗。习俗化的东西,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一个地区文化的组成部分,按理说,不应当批判或是受到质疑。但是,这样的文化习俗,如果成为阻碍年轻人向往美好爱情的障碍,则并不容易构建家庭的和睦。相反,还会给刚刚组建起来的家庭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若是遇到好心的丈母娘和好岳父,聘礼可能会以某种形式返还。而若是丈母娘与岳父生吞了聘礼,则也让人无话可说。笔者要说的是,聘礼的多,不代表着男方对女方的重视;聘礼的少,不代表着男方对女方的轻视。
爱情终究是要看感觉的。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门第》之中有一句这样的台词,“脱离了爱情的婚姻就没有什么品”。而过高的聘礼就是让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感觉产生隔阂的一个绝缘体。如果聘礼越来越重,公众和市民只能越来越看重“门当户对”,感觉就会越来越被淡化。在婚姻的“生活照”面前,所有的“婚纱照”都是华而不实的。男方女方两亲家之间,不妨以家庭实力说话,能出多少出多少,能帮多少帮多少,量力而为,不可按别人的做法强扭自家孩子的婚姻。
让爱情的归爱情,让面包的归面包。高昂的聘礼,让当下年轻人有结不起婚的趋势——如此社会风气,应该杀一杀。一对新人,本应该怀揣美好,向往浪漫,可是,过多的礼金很可能会让结婚前后的年轻人背负上过多的压力,从而失去拥有梦想和浪漫的可能。希望更多的家庭能够像重庆的岳父岳母那样,将聘礼降到最低甚至是0元,还年轻人真正的爱情与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