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服之
王服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390
  • 关注人气:4,8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名老师1名学生”是4%教育投资的尴尬

(2013-05-07 11:54:52)
标签:

不公平

奇观

可为

预算

比例

11名老师1名学生”是4%教育投资的尴尬

王传涛

在安徽省桐城市鲟鱼学校,11名老师却“围”着仅有的一名学生打转。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一些“空心学校”的出现不可避免。正因为严重失衡的师生比例,桐城市鲟鱼学校一度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江淮晨报》56

 

鲟鱼学校,正如它的名字“鲟鱼”一样稀奇。“老师比学生多”的现象,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一种奇观。而这所鲟鱼学校,11名老师VS1名学生,相信会创下新的吉尼斯纪录,更预示着这所学校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虽然对于这名一直坚守的学生而言,取消这所学校未必就算公平,可是,仅仅有一名学生的现实却代表着另一种奢侈和浪费。

 

按媒体所说,这是一所典型的“空心学校”。笔者以为,“空心学校”,是可以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社会现象能够并列成为当下社会最严肃的社会问题之一的。而摆在“空心学校”面前的抉择,似乎更为揪心:如果撤销了此学校,周边农村的学生如果没有条件去县城或别的地方,又该去哪里上学;其二,如果不撤销,又似乎是巨大的师资浪费。

 

“空心学校”之所以能够出现,不外乎以下两原因:一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许多孩子跟着家长去“外面的世界”读书去了,二是,对于这样一所乡村学校而言,因为师资力量的寒碜,许多家长宁愿多花一些择校费和借读费也会选择把孩子送到枞阳县城去读书,这是对鲟鱼中学和当地基础学校教育资源的不信任。每位家长的心里,都有一条伤不起的起跑线,对此,我们也应该对这些家长报以理解。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教育部从2012年春季开始就宣称教育投资已经实现了达到GDP4%的目标。可为什么在这样一些学校里,学校师资仍然如此匮乏呢?笔者查阅了一下《教育部2013年财政预算》,在名目繁多的小学教育之中,笔者看到教育部对我国小学教育的投资为45876万元。在教育部2100多亿元的总体预算中,小学教育的投资可谓是“九牛一毛”。预算额大约相当于高中教育的1/3,相当于大学教育7459127万元的0.5%。而就是这杯水车薪一般的小学投资,也严重被城市学校瓜分掉大半,到了这样的乡村小学手中,恐怕连一只篮球也剩不下。

 

人和植物一样,都有向光、向肥的特性。没有资源的学校,注定在这样一个伤不起的教育制度下被抛弃。“空心学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沦落到11名老师教一名学生的尴尬地步的。对于此种现象,整个教育体制需要反思,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唤回远走县城上学的孩子?可以肯定,如果当下的教育体制任由学校之间的“马太效应”持续发酵,则显然,“空心学校”还会大量出现,教育将愈加的不公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