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换汤不换药”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

(2013-03-28 11:41:37)
标签:

利益

利好消息

问题

自由竞争

两个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只换汤不换药”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

王传涛

327零时起,全国汽、柴价格每吨分别下调310元和300元,90号汽油和0号柴油价格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23元和0.26元。此次调整后国内汽油将全部回到7元时代,跌至2月涨价前水平。这也是本年度国内成品油价的第2次调整,也是蛇年油价的首次下调。与此同时,盛传了3年之久的定价机制完善方案也同期推出,新机制将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4%的调价幅度限制,调整挂靠油种。(327中国新闻网)

 

伴随着“全国人民喜迎油价下跌”的利好消息,实施了4年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再次被调整。可以肯定,缩短调整周期、加快调整频率、不限定调价范围、调整挂靠油种等新举措,是成品油价格走向市场化的一个表现。公众也当然有理由期待油价定价机制的公平正常。

 

可是,细细分析起来,就会发现新的成品油定价方案,不过仅仅是对调整周期和调价范围作了调整,而石油化工与销售的市场大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变,所谓的新成品油定价方案不过是只“换了汤而没有换药”的老药方。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我国成品油价出现了“1015”的“涨多跌少”局面。单方面希望油价从此“涨跌齐平”或是“跌多升少”,也只是一厢情愿,并不现实。

 

有媒体把新成品油价格机制用“小幅快调”四个字来概括。可是,“小幅快调”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促使油价下跌的次数增多,也有可能促使油价上扬的频率增快。最根本的问题是,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从来都不透明。比如说,公众并不知晓成品油的国内平均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情况。因为成本不透明,这种根据国际油价价格而定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显得很是机械。而大大缩短调价周期之举,也很可能对两大油企炼油板块及各地炼化企业的利润应能带来“温和的保障”。

 

除了成本的不透明、利润无法界定,面对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我们还需要追问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成品油价格是否能严格按照10个工作日的周期执行调整,拿一个月前的油价上涨来说,发改委调高价格时,国际油价正在猛跌,而也在同一日,台湾地区的油价正在下调,这反映出来的就是执行是否严格的问题。如果出现“跟涨不跟跌”的现象,公众仍然不会有多少办法。

 

二是,“小幅快调”仍然是权力定价行为,并非真正的市场化。我国石油市场的主体比较单一,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主,加上少量的其他企业。在市场不能充分竞争的情况下,政府必须根据市场确定价格,否则就变成了垄断价格。所以这种由政府根据国际市场确定的价格不能算是市场化价格。因此,调价机制就算灵活了不少,最终的决定权仍然不在竞争市场之中,或者直接可以说,我们根本就没有自由的市场竞争。

 

说白了,所谓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只是在效率和幅度方面,给了公众一点可以想象的空间。但最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其实应当是靠打破“两桶油”的垄断局面、引入外来石油资本、建立自由竞争市场来完成。除了这一点,成品油定价机制就不会真正的变新,就是“用新瓶装旧酒”,或者是“只换汤而不换药”——至于药效到底有几分,恐怕未必能承载得起公众利益的过高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