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医保”扩容的欣喜与担忧
(2013-01-18 10:49:58)
标签:
公益性质南方都市报之中远远问题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大病医保”扩容的欣喜与担忧
王传涛
2013年,我国农村医疗保障重点将向大病转移。肺癌、胃癌等20种疾病全部纳入大病保障范畴,报销比例不低于90%,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将达到340元左右,新农合资金总额增加到2700亿,一些农村地区的大病患者已经成为受益者。( 1月17日《南方都市报》)
新农合医保中的“大病医保”,从无到有,从12种到20种,每一点进步,都能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在“看病贵”难题无以解决的语境之中,“大病医保”至少能够减少“大病致贫、大病返贫”发生的可能性,对于农村家庭而言,“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困境”的悲剧可能会成为传说。但是,终极的问题仍然无法回避——20种疾病全部纳入大病保障范畴,农村人看大病就会实现完全无忧吗?
“大病医保”政策是一项新政策,我们似乎没有必要来诅咒其未来的实施,也没有充分的证据能够表明其确实存在一些制度漏洞。但是,就目前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在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言,有三个方面的担忧仍然不可避免。
一是,“大病医保”能否突破户籍壁垒?我们知道,参保新农合的病人看病,越到高级别的医院,报销比例就越少。而得了大病,农村人进“三甲医院”是非常必要的选择。农村患者到了“三甲医疗”之后,报销比例会远远比在县级医疗低,有的甚至会低于50%。如此一来,我们又拿什么确保报销比例都不低于90%?
二是,“大病医保”只可能解决看病贵,而无法解决“看病难”问题。大病多半是疑难杂病,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所有拥有较好地医疗资源的“三甲医院”往往成为最理想的就医地,但是,“三甲医院”物以稀为贵,床位难求,“看病难”问题仍然存在。再者,许多“三甲医院”的医疗价格和药费标准也高的离谱,有些大病即便报销完90%,仍然可能会花费几万元的费用。
三是,具体到治疗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达不到90%的报销比例的情况。道理很明白,有些医院和医生,喜欢开一些不在报销目录中的药品,有些在报销目录中的药品,虽然价格实惠效果也不错,可在医药并没有分家的情况下,往往不入医生和医院的法眼。因此,90%的报销比例,只是相对于可报销的药品的目录而定的,而并不是全额花销的90%。
“大病医保”作为新医改的重要内容,从2010年开始实施到现在扩容到20种大病,其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相较之于以往,让百姓得到的实惠也不可谓不大。但是,“大病医保”仍然有更广阔的提升空间:纳入“大病医保”的病种种类,还需要有更多;为确保报销比例不低于90%,还需要一些配套措施以防止医院的“下有对策”。除此之外,如何能让医保基金使用得更加得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一个问题是,大病就算有了保障,老百姓的小病也需要得到呵护。要知道,得场感冒,就花上千元的例子,也并不少见。而从根本上讲,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等社会问题,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努力。比如说,医药要分家,政府更要向全民免费医疗的方向迈进,医院还需要还原到公益性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