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公车私用”其实是句大实话
(2013-01-08 10:18:24)
标签:
负责人多一点礼金传说现状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有一点公车私用”有一点幽默
“有一点公车私用”其实是句大实话
王传涛
近日,网曝湖南省司法厅副厅长王亲生儿子婚宴现场有“20台警车助阵”,且“百万礼金入囊”。 1月6日,湖南省司法厅一位负责人表示,婚宴现场“应该有一点”警车私用。该负责人还称,湖南司法厅纪检部门已将此事报告给湖南省纪委。(1月6日 中国新闻网)
“应该有一点”式的表白,将汉语中的委婉表达展现得淋漓尽致。不过,读者看客们都不是弱智,这种侮辱别人智商的表达方式,断然不会轻易蒙混过关。可以反驳的理由至少有以下两个:一是,“20台警车助阵”,其中不乏越野车、高档轿车,这个“一点”也太夸张了吧;二是,公车私用是违法违规行为,只存在“是与否”的问题,而断然不存在“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有一点警车私用”的说话,确实有一点幽默。
把质的问题,置换成量的问题,首先是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没有一名官员不想被网络舆论搬倒,自保是十分正常的心态。可是,这也仅仅是原因之一,更可怕的现实是,在公车私用的范畴里,在配了车的高官和拥有驾驶公车权利的公职人员心目当中,似乎从来都没有“公车私用”的概念和意识,一旦出现公车私用的问题,甚至都不来不及反应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暴雨滂沱,任何一滴雨水,都可以忽略不计。在公车私用泛滥成灾的语境里,“20台警车助阵”确实只是一点点。坊间对于公车私用有这样的总结:我国的公车使用存在三个“三分之一”,即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把公车之用分得如此细致,出现“一点”这样一个量化词,也非常正常。只是这个公权力随口说出一点点,到了纳税人那里却是心疼至极——每一辆公车每天都有一点点私用,整个中国的“车轮腐败”也很快很积攒到坊间传说的3000亿。
让公车私用,从“多和少”的问题变成“是和否”的问题,是当下公车改革的重要使命。这个使命并非只是观念问题,如果没有强有力制度建设,公车改革必然会如前20年我们所经历的一样,越改越乱,越改越多。2011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虽然其中的多项规定是“新瓶装旧酒”,但在当时却引发了不小的关注,新华社还曾一度发文称一轮“史上最严格”的公车改革就要启动。然而,直到现在,除了在全国范围内统计了一下公车的数量,公车改革几乎没有什么进步可言。
除了杭州、温州、昆明等几个城市自发进行的公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许多地方政府的公车治理仍然处于一年一度的“自行车秀”的低劣水平上。但是,如杭州、温州等地方的改革,又因为车补过多而被网友质疑为公权自肥,虽然公车改革了,但难免有所瑕疵。综合看来,公车改革既要做到彻底杜绝私用现象,又要让纳税人满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一点警车私用”虽然违背常理,但确是一句大实话。这位司法工作人士,既道出了公车私用的泛滥现状,又道出了当下官员的私用心态,更道出了公车改革的步履蹒跚和艰难险阻。如果公众期盼已久的公车改革,仍然不动真格,只拍苍蝇不打老虎,则“有一点警车私用”就仍然是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