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湿天气交替”致楼塌,有点创意好不好

(2012-12-18 08:14:49)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干湿天气交替”致楼塌,有点创意好不好

“干湿天气交替”是一名新来的临时工

宁波塌楼事故,莫让“干湿交替”充当临时工

王传涛

16日中午,宁波市江东区徐戎三区一幢居民楼发生倒塌,造成两人被困,经过20多个小时的救援,今天上午1040分,救援人员成功救出第二名被困人员。至此,这起事故已经造成了一死一伤。宁波市住建委总工程师夏海明说,初步原因是由于天气干湿交替导致,但具体原因还需经过上海、杭州等地专家调查过后才能确定。( 1217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

 

相同的桥段,再次上演——天气原因,又一次在安全事故中充当了临时工的角色。不过,这是一位新来的临时工——干湿天气交替。在此之前,我们听说过“风大吹倒铁塔”、“暴雨导致屋倒”等几乎雷同的“官方结论”,这样的结论侮辱了公众的智商。更可气的是,官方对于侮辱公众智商的做法乐此不疲,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这些老掉牙的陈词滥调。拜托:对于安全事故的原因查找,有点创意、换种说法好不好?

 

“干湿天气交替”的结论一出现在网上,就在招来了很多网友的调侃。有网友建议,每家每户都不要拖地了,因为按照此说法,拖完地之后一晾干,楼房就会倒塌。为安全起见,最好不要做干湿交替的家务活。“干渴天气交替”导致楼塌论,从常理来看,自然是站不住脚的。一者,几乎每个城市的所有建筑,都会面临季节、季风的变化,就算是一早一晚,干湿情况都会大有不同,如果一座建筑在干湿交替的天气转换中如此不堪一击,那么,楼塌之事自然不会少见。二者,天气因素,终究是客观因素,让“干湿天气”来当替罪羊,人的因素自然会边缘化,建设部门、房屋登记部门、当初的设计部门、监理部门以及施工单位,都可以高枕无忧了。

 

每一座建筑,都会有自己的寿命设计,突然倒塌背后定然有一些前兆。用安全界的“海恩法则”和“墨菲定律”来分析,宁波塌楼事故因干湿天气交替导致,更是极不靠谱。“海恩法则”强调在安全管理中,任何事故是有原因的,有征兆的,从而也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避免的。“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只要存在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一定会发生,不管其可能性多么小,但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损失。那么,宁波江东区的这幢居民楼,到底有没有征兆呢?

 

其实,早在两年前,出事的徐戎社区居民就曾经向当地住建委反映过该楼房为危房,但为何当时没有引起重视?宁波市住建委总工程夏海明检讨说,在这件事上他们确实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夏海明说,因为危房的鉴定工作需要住户即产权的所有者提出申请,然后由属地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所在他们也没有对此楼房进行危房的鉴定。更没有对楼上居民提出转移或搬迁的要求。正是因为当地住建委的大意,导致了现在的悲剧。

 

有人说,这个时代,最没有用的就是房屋的证件。房产证既证明不了你对房产的所有权,遇到强拆,什么都是浮云;也证明不了你的房产是安全的——许多家庭都拥有房产证,房屋改造要审批,房屋交易要上税,可是,直到楼房倒塌之后,也没弄明白房屋安全的问题归哪个部门管?直到被压在楼下,才知道这是天气原因导致了自己的命丧黄泉。更让人不解的是,塌桥怪超载,塌楼怪天气,至于人的因素,似乎永远屈居天气之后,给安全事故找点人的因素,怎么就这么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