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5年后的表彰”是没有迟到的尊严获取

(2012-12-03 11:03:49)
标签:

把戏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请记住每一位为国家捐赠文物的公民

45年后的表彰”是没有迟到的尊严获取

王传涛

40多年前,13岁小学生孔忠良在放学途中捡到一块白色石头并上交国家,没想到这是国宝文物“皇后之玺”。昨日上午,陕西省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举行“保护大遗址、弘扬汉文化”总结表彰大会,对孔忠良等1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第一次受到表彰的孔忠良激动地说:“没想到,45年了还有人记得我。”(《华商报》 122

 

45年,基本上是两代人的时间;45年,让当年的小学生变成了现在的老人。谁也没有想到,因为45年前的一次义务捐赠,孔忠良会在45年后的今天能够得到政府的奖励。如此长的时间跨度,让这次表彰看起来有些“穿越”,还非常像是一次“迟到的奖励”。可是,在笔者看来,政府对于公民“善举”的表彰,永远没有迟到;公民对于尊严的获取,也不会迟到。

 

这也有可能是一次文化炒作。就像过去两年时间里沸沸扬扬的曹操墓鉴定。因此,当下每一件文物的炒作,都不可能完全逃避“炒作目的论”。至少,“45年后的表彰”新闻现在已经轰动全国,媒体这一报道,世人都会知晓这件叫“皇后之玺”的宝物在什么地方了。至于刘邦和吕后的墓地(高祖陵和吕后陵)能不能在不久的将来开发成一个景区,然后,玩一套“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为地方政府赚GDP的把戏,想必也就可以期待了。

 

可是,在高祖陵和吕后陵未开发和开放之前,猜测也仅仅是猜测。更多的,我们还应该看到当地政府这样做的客观意义——记住并奖励每一位为国家捐赠文物的公民,而不能让他们淹没在茫茫人海之中。更不用说,这个捐赠的文物是著名的“皇后之玺”。我们知道,文物鉴定中,只要是皇家使用过的东西,一般会价值连城。因此可以预料,此件文物的价值,自然已经达到了无法估量的程度。而无论这个捐赠过去了多少年,国家和政府都应该对捐赠者孔忠良有个说法。

 

这样的做法也符合《文物保护法》的规定。2007年开始实施的《文物保护法》中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由国家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当然了,另外一个问题是,私人是可以拥有或是买卖文物的。《文物保护法》第五十条也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文物。”收藏文物是公民的权利,但上缴文物也是一种高尚的觉悟。政府的态度应该是:不反对个人收藏文物,但是一定要对捐赠文物的人进行奖励。

 

所有为国家为政府做出贡献的人,都应该有尊严的接受表彰,而不能被遗忘。与45年前相比,政府的变化应该有这样的一个规律:摒弃傲慢,俯下身段,让公民和纳税人的地位提高,让所有人都拥有尊严。因此,在笔者看来,虽然这个奖励迟到了45年,但是,这仍然是公民尊严的成功获取。从这层意义上讲,这样的奖励永远没有迟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