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闻联播》改版的“新闻专业主义”期待
(2012-09-25 08:47:44)
标签:
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宋体新闻节目新闻专业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新闻联播》改版,能改比改多少更重要
《新闻联播》加大民生报道值得期待
对《新闻联播》改版的“新闻专业主义”期待
王传涛
近日,中央电视台2013年节目资源推介会在京召开,也标志着央视一年一度的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售工作正式启动。明年,《焦点访谈》将迎来开播20周年,央视将对节目进行全新改版,加强突发性新闻的深度报道,加大社会民生类节目比例;《新闻联播》也将在明年继续调整,加大民生和国际新闻的报道量。此外,央视正在对国外主流新闻频道进行深度调研,将对新闻节目进行全面升级,并推出全新节目。
《新闻联播》要改版了,顿时这一新闻成为了网络上热议话题。虽然这个话题很老,每年也都会有《新闻联播》改版的消息,就连邢质斌退休、欧阳夏丹上位都能成为新闻,《新闻联播》的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可见一斑。对于此次改版,观众自然会有以下几个疑问:《新闻联播》中的民生内容会有多大份额?国际报道又有怎样的价值观引领?是不是仍然是那种“老百姓很幸福,外国很乱”式的报道,改变的仅仅是篇幅的长短?
《新闻联播》是我国最重要的新闻节目。无论你是否是《新闻联播》的忠实粉丝,你都必须要承认这一点。今年上半年,《新闻联播》全国总收视率高达10.72%,市场份额达33.48%,继续保持全国之冠。在到达率上,《新闻联播》的优势更为明显,月到达率高达70%以上,全年累计到达率达96.8%。除了超高的收视率,还有超高的吸金率。2011年有报道称《新闻联播》一举拿下我国“最赚钱的十大电视节目”第一把交椅的位子,40亿元的收入,甚至直接是六届春晚广告收入的总和。至于《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等火得不能再火的娱乐节目,也统统被秒杀。
《新闻联播》的“统计”是垄断性的。可是,《新闻联播》所透露出来的“官样文章”却是最不接地气的。一者,《新闻联播》在叙事结构上,几乎几十年如一日,前十分钟如何如何、中间十分钟如何如何、后十分钟如何如何式的顺序,几十年都未曾发生改变,对于一档新闻节目而言,难免让人审美疲劳;二者,在叙事方式上,《新闻联播》太过注重宏大叙事,虽内容宏大却疏于细节描述、高屋建瓴却疏于民生民俗、语言严谨却也呆板地如老学究。总体而言,《新闻联播》的内容已经严重与观众的审美与求解欲望相悖。
在《新闻联播》叙事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新闻专业主义”被扭曲。传媒之于社会、之于政治、之于公众的独立性以及专业性,受到了影响,如此这般的新闻报道并没有完全承载起“服务公众”、“服务社会”的功能。当新闻报道背离“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都会受到观众的质疑。《新闻联播》事实上正在遭受这样的质疑。
《新闻联播》要改版了,这自然是个好消息,当然还包括这几年经常找不到社会焦点的《焦点访谈》。可是,在笔者看来,《新闻联播》不会一下子达到观众们所期望的那种“亲民化”要求。加大民生和国际新闻的报道量,也不会让现在的《新闻联播》变成“早点新闻”《朝闻天下》,更不会上《焦点访谈》“一秒种变格格”成为《新闻1+1》。《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的改革仍然只能是量变,而不会成为质变。
但是,能改就比不改进步。任何新闻节目的成长成熟,都是一个在专业、客观问题上不断求索的过程。《新闻联播》亦然如此。我们也不希望《新闻联播》一下子就质变成为民生新闻栏目,毕竟《新闻联播》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睛雨表和风向标。只是更希望《新闻联播》能够在慢慢的“上下求索”过程中找到一个合理的定位,给观众一个观赏性更强的新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