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全年最堵周”里读懂“送礼经济学”

(2012-09-25 08:46:46)
标签:

宋体

送礼经济学

生活状态

外地车

中秋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在“全年最堵周”里读懂“送礼经济学”

王传涛

受开学,中秋节、国庆节前走亲访友送礼,外地车进京增多等影响,号称“全年最堵”的9月,有7个工作日更是“堵上加堵”,这其中又有4个工作日集中在本周后半段,即为 92629日。交通部门提醒市民合理安排出行时间,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北京晨报》924

 

中秋意味着团圆、赏月、幸福与快乐;国庆意味着欢庆、旅游和休闲。但是不知不觉之中,“双节”又有了一个新的特色——堵车,大堵车,而且,一堵就要堵一周。虽然堵车对于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而言早已经成为“习惯”,可是遇到“全年最堵周”,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适应。而且,“添堵”的不只北京上海等几个城市,去年据某卫视台的新闻统计,一个二级省会城市,在中秋来临之前的一星期,平均每天增加10万辆外地车。

 

对广大市民而言,“要么被堵在路上,要么前往被堵的路上”成为真实的生活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拷问的是,是什么导致了“全年最堵周”,是节假日安排的不合理吗,还是城市路政建设的落后?答案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在于,我国的人情社会、官场文化已将中秋节变成了我国的“送礼节”,“中秋赏月”也早已变成了“中秋赏脸”。“不可无礼”已经成为这一周的生活状态。不拿一两盒月饼或其他礼品,你都不好意思上街。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今年中秋,我需要给谁送礼呢?

 

对于北京及一些省会城市而言,“全年最堵周”的出现,源于非常现实的官场土壤。对北京而言,驻京办取消了一部分,但不等于“跑部钱进”的风气得到了遏制;送礼行贿虽然被定性为犯罪,但不等于官员之前就没有了“朋友往来”。换言之,除了呼吁节制送礼之风,我们确实没有别的办法。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当下的官场文化已经让节前送礼成为了一种刚性需求,而且这种刚性需求的市场还非常广阔。

 

堵车,对于民生而言是灾难,对于礼品市场和GDP而言,却是重大利好。这完全符合美国经济学家乔尔·沃德弗格的“送礼经济学”理论。在他所著的《送礼经济学》一书中,他阐述了这种节日消费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可是同时,整个社会也需要警惕,送礼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更可怕的一点是,“大部分经济大国都存在这种摧毁价值的狂欢”。可以说,“全年最堵周”不仅仅在蚕食着公众对于交通的耐心,也在摧毁着这个社会的价值观——这才是最大的“堵”。

 

堵车并不可怕,堵车浪费的只是时间。但是,“全年最堵周”中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却并不能让人安心:中秋和国庆的二元文化早已被富贵、金钱、权力、税金以及名利所挤兑,团圆、赏月、幸福、旅游、休闲等市民情怀,都被打上了功利的色彩,虽然8天假期看起来非常充裕,但真正属于中秋和国庆的东西,已经乏善可陈。这才是“全年最堵周”真正的社会危害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