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奶粉全检花3万元”看食品安全之奢侈
(2012-09-17 09:04:42)
标签:
钓鱼岛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奶粉食品安全宋体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奶粉全检花3万元,食品安全确实“昂贵”
从“奶粉全检花3万元”看食品安全之奢侈
王传涛
个人送检婴幼儿配方奶粉需花费多少?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称,“如果怀疑宝宝喝的奶粉里含有三聚氰胺,可以拿到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食品检测,但是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三聚氰胺单项的费用就需450元,而做一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全检,则需要3万元!”(《广州日报》 9月16日)
钓鱼岛的事很热闹,完全抢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风头。给我们的印象是,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突然被彻底解决了,除了光明牛奶因变质被整顿,我们好像好长时间没有看到听到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了。钓鱼岛的问题,涉及领土和主权问题,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可是,食品安全问题同样关系公共利益,甚至也关系的民族尊严。
三聚氰胺是个老问题了。可是,再老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都会以新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三聚氰胺问题就根本没有得到解决。一者,几年前被问责的政府官员,现在复出了不少,好似他们之事的罪过“过去就过去了”;二者,三聚氰胺仍然阴魂不散,虽然三聚氰胺销售制实行了实名制,但在“没有人监督走完销毁和处理的最后一步”的语境之下,三聚氰胺带来的威胁就像“下一只靴子”一样对公众构成了心理上的威胁。而市民若想知道自己家的奶粉中有没有三聚氰胺或是其他有害物质,则需要3万元。由此可见,谈食品安全确实是个“昂贵”和“奢侈”的事。
每对父母都不想让孩子吃到三聚氰胺。目前来看,如果政府监管部门不能建立一个让公众放心的食品安全体制,检测奶粉有没有毒的方法好像只有两个。一种是,靠“经验主义”,既看邻居、亲戚、朋友的孩子在食用什么奶粉。也有家长靠“自己验吃”,2010年,网络上就有一个名为“叫我蛋疼的奶粉生涯”的帖子在网络走红,发帖人被称“奶粉哥”,他自称妻子怀孕后,担心今后孩子吃的奶粉有问题,于是让他试吃各品牌奶粉,他拿奶粉当饭吃,并研究出各种“雷人”吃法,引得网友“顶礼膜拜”。但是坦白说,“经验主义”虽然“实惠”,却并不科学,也失于严谨。
第二种方法是,依靠“实验主义”。既用自然科学来化验奶粉中的含量。可是,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却面临着这样一个经济难题——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三聚氰胺单项的费用就需450元,而做一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全检,则需要3万元。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这样高的费用是一个相当高的门槛,会让许多家长望而却步。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多网友顶起了这样一个帖子——“我要买这种化验设备,免费为国人检测,谁知哪儿卖?”
不必讳言,昂贵的化验费已经成了阻碍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大绊脚石。前段时间,面对“有机蔬菜并非有机”的市场困局,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称,验证一个“有机鸡蛋”需要缴纳1.85万元的费用,而检测机构至少1个月才可以完成审批。更可怜的是,到现在为止,地沟油好像都没有一个十分确定的化检办法。
虽然坊间常有这样的理论,“能有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可是,在食品安全检测这个环节上,钱的问题还真成了问题。笔者的疑问是,让家庭支付几万元的检测费是一种明显的不公,那么,食品安全检测的成本可不可以用公款来买单?再者,家庭主导的食品安全检测,毕竟不如食品质监部门严谨系统,只有将所有应该检测的食品都拿来检测,才可能避免食品安全问题,那么,食品质检部门是否应该考虑替老百姓逐一检测这些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