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制片厂,一个不该搞房地产的企业
(2012-08-17 12:47:25)
标签:
好莱坞长春电影制片厂宋体让子弹飞房地产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电影制片厂,一个不该搞房地产的企业
王传涛
小崔,现在成了“小炮”。刚刚揭完某省教育厅的黑,又揭起了电影产业的黑,俨然一幅公共知识分子的架势。长春电影制片厂,成为了不幸的“中枪”者——从东北那嘎子大老远来到海南跑马圈地,而且一挥手就是436个亿和7000亩土地,这可算做一部活生生的商业大片。而知情人所说的“变卖土地维系发展”也被许多网友批评为“忘了老本”。
首先要说的是,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中,一家企业做什么不做什么,需不需要转型,需不需要升级,靠什么养活自己,都由自己说了算。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也不应该说什么。虽然我国电影票房的成绩屡屡创新高,但是,那钱基本都被好莱坞大片和国内仅有的几个大片赚走了。传统的电影制片厂遇到发展困境是再所难免的事。
在权力主导艺术的时代里,以长春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国有电影制片厂,为全国人民提供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文化食粮。对于那个时代的主旋律电影,我们现在不置可否,无论它的审美是多么的粗糙,无论英雄人物是何等的高大全,无论情节是多么的拙劣,这些主流电影制片厂毕竟影响了几代人。可是,到了票房决定一切的时代里,拍不出像样的电影,就要面临生存问题。这并非是多拍几部《杨善洲》就能解决的了的问题。因此,生存大于一切的道理就会变得很硬。当下而言,武汉钢铁集团都养猪了,长春电影制片厂进军房地产行业,似乎也没有什么罪过。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可以搞房地产,你可以搞转型,但我们不允许你披着电影产业的外衣,干与电影无关的事。更何况,电影产业并非冷门产业,也并未走到死胡同。全国经济各行各业都遇到了一些困境,可这个夏天的暑期档电影却并未遇到寒冬,足以说明电影圈的钱有的赚。首先,我国电影市场的潜力仍然有待深挖,过100亿的票房,可能仅仅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其次,我国电影渴望好片,只要有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再造一个《让子弹飞》并非不可能。但是,这需要国有电影制片厂改变思路,突破体制的窠臼,少拍无人看的主旋律,多一些既文艺又商业、雅俗都可以欣赏的好电影。
电影的发展,缺的并不是钱,缺的是智慧,缺的是坚守。中国并非拍不出叫好又叫座的商业大片,也并非拍不出文艺范儿十足的小众电影。《让子弹飞》和《失恋33天》是最好的说明。就算是拍滥片,整个电影产业都可以做到盆钵满盈。那个臭名昭著的《画皮2》,仅仅是挂上了一个“3D”的帽子,就顺利超过《让子弹飞》、《唐山大地震》等知名电影。所以,长春电影制片厂在外寻找出路、转型升级看似有理有据高尚无比,但也等于在电影市场竞争中主动“认了怂”。
电影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房地产是拿钱买地就能搞的暴利行业,辛辛苦苦、风吹日晒拍10年电影,未必比囤两年地倒手空手套白狼赚的多,可电影厂不应该这么做。企业追逐利润甚至是暴利,没有什么错,错就错在你本是一个电影厂,却想法变成“造币厂”——拿着电影产业的钱,却做与电影无关的事,那电影产业又何以能实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