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稳定”还需突破“官方八股文”
(2012-08-06 10:55:38)
标签:
台营镇情绪稳定宋体官方用语社会稳定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情绪不稳定”需从村支书层级完成提升
“情绪不稳定”还需突破“官方八股文”
王传涛
8月3日凌晨,大秦铁路秦皇岛抚宁县台营镇段发生火车撞人事故,造成9人死亡4人受伤。当地一名村支书姜永才(音)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死者家属情绪不太稳定,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安抚工作。(《新京报》8月5日)
看惯了堆积如山的“情绪稳定”,突然之间跳出一个“情绪不太稳定”来,“吓”到了许多网友。许多网友大呼——这是官方用语走向人性化的巨大进步。长期以来,“情绪稳定”是“官方八股文”的重要内容。矿难之后,家属情绪稳定;动车事故之后,家属情绪稳定……只要是有事故发生,受害者的家属总显得特别地服务大局,以至于连家庭血缘的基本伦理情感都不顾了。一句“情绪稳定”,否定了太多的基本常识,而官方用语则显得弱智无比。
不顾人性、人伦情感和基本事实的“情绪稳定”,既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不尊重,也是对事实的不尊重,还是官方的自欺欺人与掩耳盗铃。究其原因,则在于,在官方那里,社会稳定是头等大事,而社会稳定的前提就是情绪稳定。甚至于,社会稳定就是情绪稳定。因此,维护社会稳定,变成了维护情绪稳定;即便情绪不稳定,在言辞上,也会很快“被稳定”。事实上,情绪不稳定是正常的表现,距离社会不稳定,显然还有很远的距离。“情绪稳定”的泛滥,体现了官方言论的呆板。
但是,火车撞人事故中“情绪不太稳定”的出现,并非出自当地“真正的官方”。而是出自一个小小的村支书之口。有两种可能使得村支书说出了这句话,一是,村支书确实以人为本,实话实说;另外一种可能是,村支书或许并不懂得当下的“宣传学”,并不懂得真正的官方措辞,只是一不小心冒出来了一个“情绪不太稳定”。因此,面对所谓首个官方用语的“情绪不太稳定”,或许根本就不足以成为一个标本性案例,也不值得民意的狂欢。
“情绪不稳定”,还要从村支书这个级别完成提升。需要从死板的、无人性的“官方八股文”中一笔划掉。情绪不稳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官方的口径让民众“被稳定”;可怕的是,官方忽略事实基本情况,造就一个人性冷漠的社会。因此,情绪是否稳定不需要官方遮遮掩掩,而需要当地政府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受害群众维护权利。
2011年5月21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一文,文中这样谈到维稳问题——维权就是维稳,维权才能维稳。从这个角度而言,维护情绪的稳定,只能让官方变得冷漠而失去公信力。客观来说,有一些突发事故,并不能完全避免,但是,官方的态度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承认一些基本的事实,然后在最快的时间内帮助遇难者、受害人及其家属解决权益问题,并做好情绪安抚工作,才可能平抑社会矛盾,达到社会稳定。
需要突破的“官方八股”还有许多。比如说,大会没有不胜利的,仪式没有不隆重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接见没有不亲自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任务没有不圆满完成的,效果没有不显著的,人心没有不振奋的,班子没有不团结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节日没有不祥和的,决策没有不英明的,打黑没有不彻底的,行动没有不果断的,形势没有不大好的,气氛没有不融洽的,信心没有不鼓舞的,群众总有少数不明真相的……这样的官方用语,在语法上并没有问题,可是,当这些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所有的官方用语全都成为这样的套话时,可以表达的真实内容也就空洞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