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庸,同样也消耗了政府公信力
(2012-05-31 09:21:31)
标签:
金庸西湖宋体杭州市政府花园餐厅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消费金庸,同样也消耗了政府公信力
王传涛
1996年,金庸先生将自己的西子湖畔“云松书舍”捐赠给杭州市人民政府。近期有消息称,云松书舍已经改为高档会所。会所以金庸武侠为主题,最低消费每人500元起,加上酒水,每餐动辄上万元,菜式为杭帮菜和谭家菜。记者就此与金庸先生的好友连线,他表示这有违金庸捐赠的初衷,金先生心里应该不会高兴。(《东南早报》 5月30日)
一位文化巨人,以无比慷慨的情怀将价值2000万元的别墅捐献给杭州政府,既是出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也是对优质资源要与民共享的大侠精神的践行。金庸先生曾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通过此事,我们能够阅读到金庸先生身上的这种大侠精神。然而,与金庸的大侠精神相比,地方政府的表现却像武侠小说里的苟且营生的反面人物,这不免是一种悲哀。
一个基本的事实要搞清楚,在1996年金庸先生将“云松书社”捐出之后,该书社就已经成为了杭州市政府的公共房产。它不属于任何一位官员、任何一个部门,而是属于杭州全体市民,它具有公共属性。因此,将“云松书舍”搞成私人会所,就至少有以下两个罪过:其一,政府部门利用公共资源非法经营,这显然违背了公共服务这一宗旨,也违背了政府及公职人员不能从事商业活动的法律规定;其二,政府监管不利,杭州市政府既要保护房房屋的完整,又要保障“与民共享”的属性,确保金庸先生的捐献初衷得到实现,而万万不应该开张营业。
高档消费,从来都难与“公款”二字撇清关系。这里的消费水平高得离谱。动辄上万元的大餐,让金庸的“侠之大者”变成了“侠之大餐”。而事实上,这里确实是公款吃喝的集结地。据《大公报》报道,“云松书舍”归杭州灵隐管理处管理,该处管理科一范姓科长透露,书舍目前是和内部员工签订合同,每年的租金为45万元,至于书舍内的大餐,主要为单位内部供应。豪迈的侠气,在无处不在的公款吃喝面前,根本找不到栖身之地。
我不反对“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经济发展模式。把一个会所、一个酒店建设成为一个有主题特色的消费场所,也并非不可以。只是,即便有人有权利消费金庸,这个人也必须是金庸自己,或者是征得金庸的同意。“云松书舍”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而是实实在在的“金庸搭台、金庸唱戏”——会所的品位,自然高出了不少。可以肯定的说,这是在消费金庸,消费他的名气与侠气。
这是一个“一切向钱看”的浮躁时代。名人故居变高级会所,在西子湖畔并非孤本个案。对市民而言,杭州西湖景区环湖一带有许多名胜古建都是“可望而不可进”,一些绝版风景的场所摇身变成高档“会所”,其中包括民国初期名人黄郛的别墅旧居“膺白楼”改造成的“1917花园餐厅”。西湖“富贵化”趋势正悄然加速。显然,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之下,社会早已没有了沉淀文化的雅兴和宁静,只存在消费文化、消费名人的冲动。
金庸捐赠的书舍变成高档会所,消费的不仅仅是金庸,更是在消耗政府的公信力。杭州市政府,应该给金庸和公众一个合理的交待和一份真诚的道歉。如其不然,希望金庸能够像特区政府考虑收回地震捐款那样考虑收回此书舍,作为对杭州市政府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