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院“总额预付”制度不需要“有罪推定”
(2012-03-12 09:56:47)
标签:
中国宋体有罪推定预付看病贵杂谈 |
对医院“总额预付”制度不需要“有罪推定”
“总额预付”制度是解决“看病贵”的积极尝试
济北南
中国今年将在300家县医院启动付费方式改革,成功经验将推广至公立医院。总额预付,是由劳动保障部门和卫生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医疗服务和用药情况易于标准化的病种,进行试点。届时将实行打包预付方式,一次性向医疗机构支付医疗费用。超出部分医院承担。(《京华时报》 3月11日)
在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难以解决的当下,所谓的“新医疗”改革也没有赢得公众的充分信任。因此,任何关于医疗改革的实验与尝试,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的怀疑和诟病。即将在我国300家县医院启动的付费方式改革——“总额预付”,招来质疑之声再所难免。
质疑之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药的质量如何保障?医院会不会给用最便宜、药力最小的药?二是,看病的效果如何保障?医院会不会不顾患者的病情就催着患者出院?三是,说到底,医院毕竟不是公益性的,医院无论怎么限价,都会给自己留够利润,至于患者的利益,可能仍然得不到重视,医院的服务态度,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变化……
对于以上担心,都有理有据。可是,有些东西毕竟是鱼与熊掌不能得兼,一方面我们寄希望于医院解决看病贵问题,又一方面,我们又想让医院给用最贵最好的药,这显然不现实。再者,医院看不好病就强制病人出院的事情,很像是司法领域的“有罪推定”,在一项制度落地之前,最忌讳的社会心理就应该是“有罪推定”,如其不然,社会改革将会十分艰难。
而依笔者的亲身经历而言,我倒希望给“总额预付”的付费方式一定掌声,而不希望用“用罪推定”的逻辑去怀疑之。在一个多月前,我在我们县人民医院,看到了什么叫“总额预付”付费方式。笔者的女儿已经出生了一个多月,直到进入医院之前,我还以为生个孩子怎么也得需要万元左右。可是,到了我们县人民医院才发现,从2010年始,生孩子已经实行了“总额预付”制度。顺产住院2-3天,花费为1100元;侧切顺产为1600元,住院5-6天;剖腹产为4000元,住院为7-8天。而这样的费用扣除医保,“几百元钱就能生孩子”已经不再只是传说。
除了生孩子之外,痔疮、阑尾炎等病种也在我们县人民医院实行了这样的政策。虽然说这样的政策不能保证让每个人都满意,毕竟用药的好坏、医治效果的好坏都有优劣之分。然而,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政策落地之后,至少有两大好处:其一,在个别病种上,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公众不会因为担心得了这样的病会花很多的钱了;其二,还避免了医院中的一些无良医生给患者做过多检查的现象发生,特殊的病种不需要额外的检查,也不需要被滥用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权益。
公众对于任何一项新政策,都不应该抱着“有罪推定”的心理去怀疑它,即便整个医药产业之前进行的改革大多都言过其实。有些时候,我们更应该看看实行这一政策之后的效果;除此之外,在怀疑之前,还应该听一听患者的心声,看一看这些政策到底有没有给患者带来好处。如果没有,到那时,再去否定它、诟病它,仍然不迟。
在市场条件之下,谈医疗体制回归公益,显然有些不太现实。因此,我们只能在市场条件下,对公立医院进行有效的改革,让它们在市场化的管理之中趋向公益化。我个人认为,“总额预付”付费方式就是基于市场化管理基础上的、能够在某些病种上解决看病贵问题的利好政策,对于此,我们不妨拭目以待,或者多给一些掌声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