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服之
王服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390
  • 关注人气:4,8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研需理性,不能只为无处安放的青春

(2012-01-09 09:47:26)
标签:

教育

宋体

就业率

考研人数

大学生就业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考研需理性,不能只为无处安放的青春

王传涛

17201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举行,全国共165.5万名考生参加,是全国考研人数连续第三年增幅超过10万人。分析认为,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攀升是导致考研人数居高不下的原因。(《京华时报》128

 

又到一年考研时。同样的火爆程度,同样的高增长率。一个奇怪的现象是,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暂时出现了降温的景象,而研究生考试却依然热得烫手。公务员考试降温之后,媒体评论指出,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已经渐趋理性。然而,就考研的火爆程度而言,断言大学生就业趋于理性还为时较早。更多的,笔者在持续的“考研热”中发现了其中的“不理性”。新闻中说许多考生只是来“打酱油”的,这更反映出了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的迷茫与盲从。

 

曾经,考研是神圣的、高雅的,是伴随着那些未曾完成的学术理想和人生抱负,由大学生们自由选择的一种从业方式。考或者不考,绝对不会成为一个纠结的人生问题,而只代表了两种价值追求和人生选择。可是,现在的考研却成了另外的景象,为了逃避明年的就业,为了三年研究生生活之后获得所谓的“重生”,为了使自己目前的人生不至于流落街头,为了让无处安放的青春找个落脚之地……

 

考研,早已不为学术。就目的而言,大学生考研的初衷有两个:一是,可以规避当前的就业压力,读研可以成为就业避风港;其二,学历层次的提高有助于在未来的就业中取得优势,现在许多国有企业,尤其是技术型、知识型的国有企业都将招聘的门槛提高到了硕士学历,本科生连投简历的机会都没有。笔者了解到的一家小型国有企业,就是如此,所招学生必须为硕士以上学历,而且还要看政治面貌、奖学金和其他奖励的情况。

 

可是,考研真得就能避开就业难题吗?学历与就业率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呢?就算今年在研究生考试中有幸考上研究生,三年之后,还不是一样得回归现实到处找工作?现在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就业率与学历“倒挂”的现象已经十分明显。以河北省为例,20119月发布的《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已经连续3年出现学历与就业率“倒挂”的现象了,研究生的就业率垫底,为55.27%,本科、专科生的就业率较高,都高于75%。足以见得,考研不一定就能帮助大学生完成就业,还有这样一种风险——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考研人数的增多,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学仍然在漫无目的地扩招,根本无视就业率的情况。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总人数大约为630万人,2011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总人数约为660万人。社会中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大学生数量比,供大于求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而大学生的数量却与日俱增。应该说,是这个时代给当代这些大学生出了一系列的难题:工作去哪里寻找?青春往哪里安放?

 

在就业关口上,一味的责怪教育部门“为什么老是在扩招”是徒劳无义的。大学生们还要往前走,无论是去就业,还是去读研;无论是去大城市工作,还是去西部支教;无论是回到老家,还是背井离乡。但是,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需要“理性”二字。无处安放的青春,也注定会找到本属于自己的那个“萝卜坑”。而对于那些准备在2013年参加考研的大学生而言,我有以下的劝告:及早地准备就业、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尤其要学会一技之长,才可能不在就业大潮中随波逐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