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厕所开放,城市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开放厕所,是开放城市的应有之义
王传涛
为充分利用资源,解决市民如厕难问题,哈尔滨市提出将宾馆、饭店、商场、旅游景区等场所的厕所免费对外开放。目前,这一规定已列入最新制定的《哈尔滨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条例》,并将在今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条例要求,车站、码头、商场、宾馆、饭店、旅游景区和社会窗口服务单位的厕所要免费对外开放,拒不对外的将被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京华时报》 1月4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上海世博会提出的口号。但是,实际之中,无论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还是来城市中游玩的访客,都不同程度的在所在城市遇到过“如厕难”的经历。哈尔滨市要求厕所免费对外开放,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在城市生活中的这一老大难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虽然“厕所开放”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语,但是,哈尔滨市的厕所开放政策并非全国首创。据了解,青岛、郑州、石家庄、洛阳、广元都在不同程度上开放了厕所。差别在于,有的开放了商场的厕所,有的开放了公共部门的厕所,有的开放了公共场合的厕所。放眼全国,开放厕所的城市还是少数。虽然,许多城市的旅游口号为“××城市欢迎你”,但是,因为厕所不容易找到这个现实,公众很容易发出这样的牢骚:“城市欢迎你;但这里的厕所不欢迎你。”
对比来看,哈尔滨的厕所开放范围是目前我们看到了最广的,车站、码头、商场、宾馆、饭店、旅游景区和社会窗口服务单位,几乎涵盖了城市街道两旁的所有单位。为此,我们应该为哈尔滨此举拍手叫好。
如厕是否方便,完全可以作为考量一个城市开放与文明程度的最主要标准。对于这一点,城市的建设者也不是没有察觉。遗憾的是,我国许多城市建设所走的路子,有些跑偏。一方面,许多城市热衷于兴建一些“豪华厕所”,另一方面,在一些城市的边际地带或是城乡结合部,公厕卫生环境非常之差,既脏乱差,气味也难闻。两边都走向极端,反映出了我国城市中的公厕建设水平出现了严重的资源配置问题。反映到市民的生活上,就是市民找不到厕所。
罗丹说,世界上并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句式套用在厕所问题上便是,城市中并非没有厕所,只是他们是被封闭起来了。开放沿街商场、宾馆、饭店、车站的厕所,是城市公共资源的本质要求所在,更是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的起码保障。
尤其是对于一些公共部门而言,他们的厕所更应该开放。现代政治理念之中,政府部门不是以前的衙门,“有理没钱莫进来”也早已经成为传说,因此,政府部门的厕所最应该开放。再者,政府部门的所有费用都来自于纳税人的贡献,单位内部的厕所维护也有每一位纳税人的贡献。因此,所有的政府单位,都应该具备这样的理念常识:办公楼中的每个块磁砖,都来自于纳税人;他们的所有的办公环境,都应该免费向市民们开放,这自然包括厕所。
现代城市,已经不是古代的城堡。城市周围已经没有城墙,城市的政治和军事功用逐渐被淡化,经济与社会功能慢慢增强。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开放,是现代城市的最基本涵义。然而,作为开放城市的一个组成因子——厕所,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被开放,构成了坚实的、只供内部人员使用的“特殊堡垒”,这难免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