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垮塌大桥中方承建”谣传背后的真问题
(2011-12-21 09:50:59)
标签:
宋体中国制造人民日报海外版非洲国家杯承建杂谈 |
“印尼垮塌大桥中方承建”谣传背后的真问题
正视“印尼垮塌大桥中方承建”谣言产生的土壤
王传涛
近日,互联网上有传言说 11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垮塌的大桥是由中国援建的。中国驻印尼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周惠称,东加省的垮塌桥梁既非中资企业建设,也非中方援助项目,完全是印尼当地企业建设的。桥梁的维修公司PT. Bukaka Teknik Utama于1978年成立,是印尼私有企业,主营业务是基础设施、工程设计和建设。(《人民日报海外版》12月20日)
谣言止于智者。那些在海外负责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大型央企,也可以放松一段时间了。对频频遭遇质量问题、海外公信力跌入低谷的“中国工程”而言,这算是一次很及时的“正名”。而近些年来大有市场的“网友曝”,也难得输给了“官员称”。但是,“印尼垮塌大桥中方承建”虽然被证明是网络谣传,但是,谣传背后的真问题却必须得到正视。
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在近些年来,大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趋势。在国内,“楼歪歪”、“桥脆脆”层出不穷,“破坏性实验”屡屡登场;在国外,以“中方承建”为定语的一些工程也屡屡曝出严重的质量问题。近一两年来,比较出名的案例有以下三个:2009年9月,印度中部一座正在建设的电厂,发生烟囱工程倒塌的事故,而其承包方为东部某省份的电力公司;2009年3月29日,在进行的世界杯和非洲国家杯预选赛科特迪瓦队与马拉维队的比赛中发生球迷骚乱和踩踏事故,而原因被曝是由我国承建的工程出现了坍塌引发的结果。
以上两个案例,并非普遍现象。但是,作为“中国制造”负责的海外工程,哪怕出现一丝一毫的工程质量问题,都会引来国际公信力的下滑。以至于,在一些国家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之后,许多网友都会出现这样的第一反映:这个工程是不是也是由中国人承包建设的?应当说,这也正是“印尼垮塌大桥中方承建”谣传产生的真正土壤。
其实,我国不是没有在海外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骄傲”的工程标本。美国著名的地标建筑、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梁之一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就是其中一例。2010年2月份,加利福尼亚州交通局项目经理汤尼·安济亚诺在检验后评价说:“中国人为我们建了一座非常了不起的桥。”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评价,是因为美国一方对这座桥进行了“1毫米、2毫米一个点地进行复探”,这远远高于美国焊接协会的桥梁规范。
不必讳言,质量过关,是“中国制造”成为“中国骄傲”的唯一路径;而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中国制造”也会很快威信扫地。既然我们有能力建造出世界上最优秀的路桥工程,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将自家惯用的豆腐渣,拿去海外现眼?要知道,近些年来,在质量和创新方面,“中国制造”已经背负了很大的舆论压力,如果还不珍惜已经得来的展示自己能力和品质的机会,迎接“中国制造”的,可能就会是逼仄的市场前景。
媒体的辟谣,让前几年享誉世界、近些年毁誉参半的“中国制造”长出了一口气。但是,谣言的存在,都有它合适的土壤。这个土壤,不会因为一两次正名而消失,更主要的,中国工程还应当用“品质”二字来征服世界。揆诸国内现状,这样的道理也很适用,建好给我们自己人使用的房屋、路桥,才能更好的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