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民大会堂宋体中国高中马里兰大学北京实验二小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中国高中50强”与教育公平渐行渐远
正视“中国高中50强”背后的公平迷失
“高中50强”评选标准暴露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济北南
近日,一则“美国马里兰大学Compulife研究所发布‘中国最牛高中50强’榜单”的帖子在微博中被大量转发,引来网友热议。有网友称,国内多所名校未进入该榜单,其真实性和权威性存疑,专家认为榜单依据并不合理,有可能是某个学校以此进行招生炒作。(《北京晨报》 11月10日)
有排名,就会有争议。这也正是“福布斯”还被人称为“服不服”的原因。对于“中国高中50强”排名来说,同样会有许多争议。一者,一些自以为可以进入排名的学校,对此就会有意见;二者,版本颇多的中国大学排行榜告诉我们,要想排名靠前,学校得舍得拿银子才成,那么,高中排名的背后有没有与此类似的利益纠葛?三者,“中国高中50强”像是一个广告宣传单,进入50强的学校,在生源方面自然不用发愁,而且主动上门表示择校与赞助者,一定会越来越多。
以上质疑和担心,都是常理。但是,普通百姓更关心这样的排行榜对于我国高中教育来讲,有什么影响?对于许多希望通过高中完成向大学跳跃的中学生而言,有什么影响?对于我国教育领域的相关原则,是积极有利的,还是消极有弊的?显然,答案是令人忧虑的,好学校有好资源,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将会更愿意花钱把孩子送到所谓的好学校中去,对于“教育公平”原则、“就近入学”原则,必然会形成一种破坏。
“中国高中50强”,表面上看来,像学生的成绩排名,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大环境中的位置,落后的要赶上,优秀的要保持。实则不然。在“中国高中50强”榜单的背后,其实是我国“教育公平”原则的丧失。高中不比大学,大学有“211”,有“985”,有部属重点,有省属重点——教育资源显然是不公平分配的,学术发展水平自然可以来一番“大比武”。将此方法运用到高中学校来,未免有些不妥。
马里兰大学的评分标准如“过去5年被名牌大学录取的情况”、“过去5年学生海外留学的情况”与“学校花在每位学生身上的平均费用”等,让我们看到了刺目的三个字——不公平。虽然马里兰大学的数据有所失真,一些学校如“河南第一中学”者确实不存在,其排名难免不那么权威。然而,事实上,我国大学早已经在现实之中分成了三六九等。换言之,无论是由马里兰大学来排名,还是让胡润抑或是武书连来排名,都会出现好学校与差学校。而且,好学校与差学校之间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所谓教育公平,几乎无迹可寻。
我国最牛的高中,到底能牛到什么程度——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不得而知,但或许通过“超大校”北京实验二小的一些实例,就能够在一个侧面能够表明我国学校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的巨大差距:北京实验二小选择的校庆场所是人民大会堂,而学校举办运动会的场地是国家体育场——鸟巢。因为毕业学生的身份多为社会地位较高之人,在读学生的家长也能主动赞助众多资源,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政治方面的,更有社会方面的。恐怕对于一般学校而言,能享用如此之多、如此高贵的公共资源,办一场财大气粗的学校盛会,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必须要感谢马里兰大学所作的“中国高中50强”排名榜单——没有这份榜单,一些对于名校、牛校的认知还只是停留在口口相传之中。是“中国高中50强”让我们意识到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真实差距。显然,如何平衡各地高中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更好的促进高中教育更加公平,已经成了一个非常严肃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