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打折权利说“NO”从拒绝劣质廉租房始
(2011-11-04 10:47:33)
标签:
保障性住房宋体廉租房《广州日报》安居工程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向打折权利说“NO”从拒绝劣质廉租房始
王传涛
广东恩平利用工厂旧宿舍改建成廉租房,改建后的廉租房设计不合理,如果有人上厕所,满屋都能闻到屎臭味。22户低保户因此联名拒绝入住。恩平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旧房改建廉租房不违反国家政策。将取消这批低保户摇珠结果,等另一批廉租房完工再为其重新分配。( 11月3日《广州日报》)
分到了保障性住房,却要联名拒住,对于许多还在大城市中租房度日或居无定所的城市“夹心层”来说,恐怕难以想象。对之斥以“拿着豆包不当干粮”甚至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说辞,恐怕也不为过。可问题是,在“一人如厕,满屋人都能闻到臭味”的现实居住条件之下,自己的居住权利被地方政府打折赋予,与其说是享受了政策保障,倒不如说这是一种带有偏见甚至是欺侮式的“嗟来之食”。
楼道狭窄,没有阳台,没地方晾衣服,一间屋子被分成三个单间,公共厕所,且改造极不合理……旧宿舍改成新廉租房容易,让每一位居民住得安心难。更加上在广东恩平,不是所有的低保户,都分到了这样劣质的廉租房——不患寡而患不均,有人住新房,有人住旧房,就是明显的不公。低保户们联名为自己争取新的廉租房,既名正也言顺。不仅如此,作为权利受众,我们每个人遇到此类打折权利时,都应该积极站出来,去争取属于自己的那份完整无缺的权利。
近日有新闻说,今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率超过100%。这是一个可喜的成绩。然而,凡事欲速则不达。“十二五”时期,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为3600万套,今年要建设1000万套,在短时间内集中建设如此量大面广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果不其然,保障性住房果真出现了问题,10月25日,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作报告中说: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有待提高,有的地方一些保障性住房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质量把关不严,个别工程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有的保障性住房内部空间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使用功能;建成后迟迟不能入住,或是入住了但生活不方便。
既然保障性住房出现了如此之多的问题,就需要公众积极地发出一种回馈声音。这种回馈声音,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感受即可,而不需要顾及别人的面子。不方便就是不方便,不安全就是不安全,对于其中的不满,我们应该及时发出声音。否则,大量出现问题的保障性住房,可能就会分到我们头上。一方面,这样可以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失,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地方政府应付中央保障性保房政策的一种监督和回应,是一种正常的良性互动。
说“NO”是一种优秀品质,尤其是面对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的时候,说“NO”还可能成为一种公民精神、市民精神。这种精神,看似有些不安,有些挑刺,但这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面对其他打折权利,比如农民的征地补偿款被部分扣留时、在职能部门的服务窗口遇到恶劣态度时,诸如此类,都应该有说“NO”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