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视“8毛钱”乌龙事件背后的公共诉求

(2011-10-31 08:48:16)
标签:

陈刚

深圳儿童医院

《广州日报》

药方

希波克拉底誓言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8毛钱”事件:父亲道歉不能证明医院无罪

正视“8毛钱”乌龙事件背后的公共诉求

王传涛

28日,备受社会关注的“8毛门”患儿陈志强从武汉同济医院康复出院,共花费23886.43元。同日,患儿父亲陈刚承认深圳儿童医院当初诊断正确,并为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无知和一时冲动向深圳儿童医院公开道歉。(《广州日报》1029日)

 

8毛钱”事件就此了结。但公众对于此事的追问与反思,仍在继续。作为患儿父亲的陈刚,在出院后第一时间通过公开信的形式向深圳儿童医院表达了歉意,其对于过错的担当精神值得称道。但是,需要反思的当然不止陈刚父亲一人,有舆论认为,我们的媒体更应在在尽量专业和保持中立方面继续努力。

 

在笔者看来,在“8毛钱”事件之中,父亲的道歉不是舆论声音全面倾向深圳儿童医院的充分理由,陈刚也好,媒体也罢,确实因为专业知识的欠缺给深圳儿童医院造成了名誉上的损失,但问题是,公众在看病方面有权表达对于这种治疗方案的质疑,也有权利向社会公开自己所遇到的困境。而假如陈刚没有向社会公开自己家庭所遇到的困难,相信儿子陈志强的手术费用仍然会是10万元的天价,而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23886.43元。对两个价位之间的“4倍差价”,笔者仍然要追问:一个2万余万元的手术,深圳儿童医院当初为什么要叫出10万元的价格来呢?

 

此外,即便父亲陈刚在向社会公开此事之后,社会舆论清一色地倒向了医院,这个现象本身也值得反思。在笔者看来,即便父亲道了歉,也不能证明深圳儿童医院和当下这种医疗体制就完全无罪。更主要的,还要理顺清楚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不能责求所有人都“专业”,尊重患者的话语权仍然是首要的;同情弱者仍然是媒体的良心所在。患者(家属)与媒体不是专业人员,但作为弱势一方,仍然有权表达自己对于医疗体制的种种看法。之所以在“8毛钱”事件曝光之后几乎所有人包括我们每个人都选择同情患者,不是父亲陈刚与媒体人士专业知识匮乏对我们产生了误导,而在于,在“看病贵”、“看病难”的语境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是陈刚,我们渴望突破“看病贵”“看病难”困境,我们希望医院设计的治疗方案是最适合我们的,不让我们多花一分冤枉钱。

 

其二,“8毛钱药方”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值得鼓励。无论从哪个角度讲,“8毛钱药方”开的都没有错。错就错在,“10万元天价医疗费”是许多家庭不能承受的一种压力。但是,“8毛钱药方”这种如此便宜的药方,在当下的大医院之中,却已经越来越少——然而,公众对于“8毛钱药方”仍然是渴望的。公众总希望多一些“8毛钱药方”,少一些漫天要价。

 

“无病当有病看,小病当大病看,大病当绝症看”、“无论有没有病,先来一次大检查”、“男性也要检查淋病”等现象仍然不绝于耳,深圳儿童医院这一次固然没有错,但整个医疗体制的公信力已经丧失殆尽。公众对于医生遵守“希波克拉底誓言”仍然有许多的期待;公众对于医院回归公益仍然有无尽的渴望——这才是“8毛钱”事件之所以被以讹传讹的真正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