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政府“赖账”更可怕的是无人监督
(2011-10-25 08:50:10)
标签:
姜大成宋体地方政府宿迁市人民法院诚信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比政府“赖账”更可怕的是无人监督
王传涛
浙江人姜大成协助江苏沭阳招商引资,沭阳政府红头文件承诺,引资人将获投资1%作为奖励。招商后,姜大成获奖励30万元,但其主张自己应按照文件获得400万元,因此将沭阳政府告上法庭。法院终审判决不支持姜大成主张,肯定了姜大成在浙江天能投资沭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院酌定被告再付给原告现金奖励20万元。原沭阳招商局长表示确实存在该文件,但不愿评价。(《中国青年报》 10月24日)
诚信是个好东西,可诚信也是个稀罕物。眼下的情况是,无论是产牛奶的,还是买猪肉的,都出现过诚信问题。高考作文年年都有呼唤诚信的命题,可是呼唤来呼唤去,也没见诚信的归位。相反,在社会的许多领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诚信危机。在一些食品安全领域,因为诚信的缺失还造成过几十万人的健康出现问题。还好,公众对于诚信的信仰并未完全迷失,公众对于政府的诚信也还保持着较高的依赖。
然而,沭阳政府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些地方政府的诚信正在流失。本来按文件可以得到400万元的奖金基本无法打折兑现,地方法院还不能维持公正。所以,我们应该为浙江人姜大成的胆量叫好,敢于和县招商局顶牛,并且因为不满一审结果再奖励20万元又直接将沭阳招商局告上了江苏省高院。若不是姜大成的这个胆量,我们可能还见不到沭阳县政府在诚信面前的兑现程度。然而,在笔者看来,比政府不诚信更可怕的是宿迁市人民法院的对于沭阳政府的偏袒以及对整个案件的不公正判决。
《沭阳县招商引资项目引进人奖励办法》是作为沭阳县委县政府的红头文件颁发的。这样的奖励办法之所以要出台,目的无非是借助于一些人脉因素,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这种用资金刺激经济发展的方式,在笔者看来,无可厚非。虽然于法无依据,但对于地方政府、政府官员与普通百姓,都是件好事。问题是,政府既然出台了这样的奖励政策就应该严格执行,否则政府的公信力就会慢慢丧失。然而,面对如此事实清楚的案件,宿迁市人民法院却在一审结果中判定“再付给原告现金奖励20万元”,而这数额和400万元的数额相去甚远。
地方政府不守诚信,谁来监督地方政府?谁又来处罚地方政府?显然,这个角色应该是由上级法院担纲完成的。但是,宿迁市人民法院的做法却令公众很失望,明明有红头文件和白纸黑字,法院却只是想给原告一点补偿了事。如此一来,在政府与公民之间,原本应该起到裁判角色的法院就向政府一方倾斜了。地方政府也就失去了诚信方面的监督者。
圣人有言,人无信不立,地方政府更应如此。再者,政府应该是坚守诚信的最后阵地。一旦政府都不能兑现诺言,恐怕整个社会的道德都会成为问题,老百姓也就会面临人人自危的局面。商鞅“徙木立信”故事,也只是一个故事,放到现实中而言,一旦地方政府失去公信力,挽回诚信绝非像商鞅那样简单的立一根木头就能达到目的——有的时候,诚信一旦丧失,就很难救赎了。所以,地方政府不仅要守信,地方法院更要完成好监督者的职责,确保政府不能放弃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