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未扩建政府办公楼”背后的公共期待
(2011-10-24 09:09:13)
标签:
嵩明县宋体政府大楼地方政府县政府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40年未扩建政府办公楼”背后的公共期待
比“40年未扩建办公楼”更希望看到政府担当
政府担当比“40年未扩建办公楼”更重要
王传涛
在云南省嵩明县,有两个“没想到”——一个“没想到”是,县委、县政府至今还在上个世纪7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办公,书记、县长的办公室都是“蜗居”,只要进去3个人就转不过身来;另一个“没想到”是,从2007年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大部分投入教育,迄今已建成44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有的学校的环境甚至超过了大学,即使县里最偏远的农村学校,其教学条件也和城里一样。(《中国青年报》 10月22日)
先要承认,在河北省大名县50年未变的政府大楼与四川叙永县江门镇30年未变的镇政府平房面前,云南省嵩明县的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办公楼既非最破,也非年代最久远。但是,此新闻一出还是赢得了无数网友的追捧。在“不拍砖,不新闻”的当下,此新闻之下竟然难寻“拍砖”帖子,充斥满眼的却是“最简陋镇政府是道亮丽的风景线”、“最破县政府大楼体现了公仆精神”之类的赞美之词。那么,“40年未扩建政府办公楼”背后的公共期待到底是什么?
在“豪华办公楼”现象见怪不怪的今天,网帖偶尔之间曝光一些“最简陋镇政府”“最破县政府大楼”,自然能受到公众的追捧与赞扬。另一方面,如果该地方政府将钱放到了教育或医疗等民生方面,则一定会成为公众期盼的“制度范本”。但是,这就是公众的全部期待吗?只要地方政府不扩建办公楼或是一心一意搞教育就能满足公众的期望值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即便是嵩明县财政收入大部分投入教育,已建成44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的成绩确实斐然,也不能说该县政府大楼之中就没有违法乱纪的行为现象。但是,因此以下两个原因,公众与网友不想去质疑,也不愿去质疑:其一,不建政府大楼或许不能代表一种态度,但将财政大量投入教育一定是一种态度;其二,在貌似清贫甚至是“苦行僧式”的精神寄托中,公众不想去怀疑也不愿去质问。
然而,话又说回来,投资修建标准化学校,只不过是地方政府的义务之举、本分所在。只是由于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大兴土木,以至于我们忘记了政府大楼应该是什么样,不应该是什么样;学校教学楼该是什么样,不该是什么样?而事实上,地方政府只要有办教育的诚意和决心,地方政府的办公楼就应该让位于教学楼。
政府大楼让位于学校建设,也只是众多公共期待中的一小部分。解决了教育环境的问题,公众还希望县政府像宁陕县一样搞15年的免费教育;解决好了教育,公众还希望县政府像神木县一样搞一搞全民免费医疗……必须得说,40年未修的政府大楼背后的公共期待还有许多。
对现代政府而言,能否履行公共期待以及承担公共责任,当成为公众评判的唯一标准。如果一个市县政府或是乡镇基层,将教育、民生的利益放在了首位,即便公仆们住的是现代化的办公楼,这也是应当的事。须要明确,公众期望的绝非是各地的地方政府进行一次“没有最破,只有更破”的大评比,而是希望无论是工作于“简陋政府”,还是“豪华办公楼”,公众都能看到责任政府本应该承担起的那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