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疫费的问题在于取消而非下调
(2011-09-21 08:58:07)
标签:
北京宋体检疫费政府收费政府财政收入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动物检疫费的问题在于取消而非下调
王传涛
9月19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降低牛羊等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收费,多项种类降幅都达30%以上。此举旨在降低农副产品流通环节成本,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下调肉类价格。据悉,北京早在2003年就已经取消了畜禽及畜禽产品检疫收费的规定。(《京华时报》9月20日)
疯涨的CPI需要落地,种种成本核算也摆上了桌面。算出了成本,就要削减成本。遗憾的是,我们在永远亏损的“石化双雄”面前找不到真正的成本问题,只能另寻他处。可喜的是,“另寻他处”并非一无所获,在“食品价格推动物价上涨”的定论面前,我们还是找到了推动肉价上涨的成本之一——动物检疫费。站在“可调可控”角度讲,降低动物检疫费用远远比下调成品油价格容易的多。下调动物检疫费30%,对于平抑物价来讲可谓迎合了民意。
那么,动物检疫费下调30%会不会带动物价下跌呢?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一负责人说,动物检疫费下调30%落到每头猪身上也就是一二元,对于整体费用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既然如此,公众则没有必要欣喜。但是另外一个纠结的话题也随之而来:动物检疫费到底是什么费用?为什么要征收?有何用途?有何效果?为何是下调30%,不是下调70%?北京地区为何从2003年起就取消所有收费了?
带着以上问题,笔者查阅了《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对于收费问题,《办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收费,只是对于更换证书、重复检疫等行为规定不得收费。那么,动物检疫收费是否可以被取消呢?在笔者看来,既然是可收可不收,有地方也已经不收,那么,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可以取消收费的。除了北京地区取消收费8年的现实案例之外,还有以下两种理由。
其一,动物检疫过程并不透明,效果也不甚理想。最起码的案例是,在盖有检疫合格印章的猪肉里,却经常性地被人发现有瘦肉精的成分。不对称的收费与检测结果,会有损于收费的合理性。一方面,收了费却检测不出问题来,收费像不像瘦肉精的保护费?背后有没有徇私舞弊、权力寻租的可能?另一方面,既然对人类的健康没有抑御,收费又有何用?
其二,在我国政府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的大背景下,政府适度降低部分收费,在情理之中。政府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位列世界第二,降低税负、下调政府收费就很快成为民心之所向。在笔者看来,清理部分政府收费至少有以下好处:之于民生,是一种缓压;之于物价,是一种缓和;之于政府收入,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其三,费改税,是大势所趋。收费与收税,是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但一种趋势无法避免,即收费渐渐向收税靠拢。遗憾的是,如在燃油中加了税却不在公路收费上减费的现象并不少见。往深处说,如动物检疫费一般对政府收入影响不大、对物价却能产生些许影响的政府收费并不在少数。那么,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任就是逐渐取消政府收费,让税收来弥补财政空缺。
事实上在一头猪身上,除检验检疫费、经营税等合理税费外,还有类似教育附加费、城市建设管理费等和养猪关系不大的税费。那么,加在这头猪身上的费用,都理应被清理干净。这不仅仅是政治文明进步的需要,更是减轻老百姓负担的利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