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农村的货”背后有什么货色
(2011-08-20 22:40:48)
标签:
莱芜食品安全专供假冒伪劣产品三聚氰胺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农村有农村的货”背后有什么货色
王传涛
每块1元的名牌巧克力、胀袋漏水的果冻、霉变的辣条 这些国家禁止销售的假劣食品,虽已在城市难觅踪迹,却在农村沉渣泛起。接到举报后,“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赴山东省潍坊、莱芜、临沂等地市,追踪农村小卖部、批发市场、生产作坊发现,由于监管缺位等原因,一些“问题食品”专供农村市场,严重威胁农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批发商坦言:“进什么货要看小卖部开在哪里,城里有城里的货,农村有农村的货”。(8月19日新华网)
听说过对一些特权部门专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没想到农村也能享受“专供”,只不过这里的专供是专供“问题食品”。足以见得,只要存在专供,社会就存在不公,甚至存在安全问题。谁也不能否认,“专供农村”的每块1元的名牌巧克力、胀袋漏水的果冻、霉变的辣条等假劣食品是安全的。
坦白讲,我曾经非常向往农村生活。自己有个一亩三分地,种点不用化肥、不用农药的蔬菜,呼吸着新鲜空气,远离汽车尾气,不用挤公交,不用交物业费,不用还房贷,过一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日子。然而,在“城里有城里的货,农村有农村的货”的现实下,生活在农村则意味着面临着食用假冒伪劣的产品的危险。农村,已经不再绿色,不再天然,而是将要成为或已经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灾区。
城市的食品安全问题因为监管开始变严,农村也就很快成了“洼地”。监管基本为空白,村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又相对薄弱,即便是出了问题,高昂的维权成本,也会让农村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可是预想,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当下,不知道会出现多少起苏丹红、瘦肉精与三聚氰胺事件。
对于此种现状,相关负责部门其答复大都是有“苦衷”:由于人手不足,检测费用高、耗时长,基层监管部门无鉴定资质等问题突出,农村食品安全“管不过来”。对于这些耳熟能详的借口,监管方就是不厌其烦。有两个问题必须要明确:是农村孩子的健康问题重要,还是诉说你的所谓苦衷重要?是没有管、不想管、不愿管,还是“管不过来”?以往的食品安全问题告诉我们,事件的起因往往是因为职能部门的没有管、不想管、不愿管,而非“管不过来”。
我们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整饬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不要把农村的小卖部划定为盲点。监管存在盲点,很可能会使一大片农村孩子的健康出现问题。为农村的孩子守住最后的家园吧;为城市中无所依托的所谓文明人保存住最后那个可以神往的农村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