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清洗指数”的关键在于求真
(2011-08-16 09:27:34)
标签:
天气预报中国华北鼻腔宋体空气污染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鼻腔清洗指数”的关键在于求真
王传涛
上海市气象局14日在“五色彩虹”气象科普宣传展演活动中正式发布“鼻腔清洗指数”这一全国首创的健康气象指数。目前,鼻炎、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疾病患者正逐年递增,“病从鼻入”的几率在增大,这一新创的指数可以提高人们对鼻腔清洗的重视。(《广州日报》 8月15日)
“病从鼻入”是种新提法,反映了当下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的窘迫现实。这和相关统计部门公布的谎话连篇的连自己都不信的“蓝天数量”相比,勇敢地承认“病从鼻入”的现实,不避讳空气污染问题,体现了公共服务部门在理念上的进步。至少,“鼻腔清洗指数”这个新概念的提出,听起来是为保护百姓健康着想的。
但是,“鼻腔清洗指数”也面临着许多局限:“鼻腔清洗指数”真能让城市中的空气质量变得更加优质吗?真能让大家的鼻腔更加清洁吗?真能减少我们生活中的粉尘数量吗?……和许多新概念一样,发明新概念的初衷总是那样诱人可亲,可一到了现实层面,其发挥能量的效力就微乎其微,令人纠结。我们很想通过“鼻腔清洗指数”来指导我们每天清洗鼻腔的次数,但又总是担心“鼻腔清洗指数”不能如实的反映空气质量,像天气预报中的“空气污染指数”。
在天气预报中加入预报“空气污染指数”的内容,已经在许多地方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实行多年。但一个必须承认的现实是,如果我们综合一下全国各地天气预报中关于“空气污染指数”的预报内容就会发现,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预报情况并非都是那么真实。要么为“优”,要么为“良”,很少出现“轻度污染”,根本没有“中度污染”、“中度重污染”和“重度污染”。
而真实的空气质量却是,我国是“世界三大酸雨灾区”之一;酸雨在我国的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30%以上。2010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专门展示世界各地PM2.5(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的密度: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PM2.5的密度,指数甚至接近每立方米80微克,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而那些高居“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中国城市,似乎并不好意思主动公布自己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的不真实,很难让我们相信“鼻腔清洗指数”的真实。
“鼻腔清洗指数”,其用意是提醒百姓多清洗几次鼻腔。但在本质上说,“鼻腔清洗指数”只是换了个马甲的“空气污染指数”。因此,若指望“鼻腔清洗指数”发挥效力,便不能像再像“空气污染指数”那样粉饰太平。求真,也就成了天气预报节目发布“鼻腔清洗指数”的第一要务。
多清洗几次鼻腔,故然是一种带有社会责任感的劝告,但天气预报发布“鼻腔清洗指数”的目标却不能止于此——只有通过“鼻腔清洗指数”让全社会看到城市的空气质量,才能给环保部门以警醒;也只有通过环保部门警醒之后的奋发努力,公众才会少清洗几次鼻腔,公众的健康才能有根本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