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莫成世界最贵大桥
(2011-07-01 09:20:28)
标签:
胶州湾宋体跨海大桥收费标准山东高速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莫成世界最贵大桥
王传涛
30日下午2点,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山东高速胶州湾大桥、国内最长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隧道正式通车,将青岛、黄岛、红岛连接在一起。胶州湾大桥通车后,青岛至黄岛的路程缩短近30公里,有媒体称可节省20分钟车程。目前胶州湾大桥通行票价最低为小车50元;胶州湾隧道通行票价最低为小车30元。(中国广播网 6月30日)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先听哪一个?好消息“好”的水平,仅次于高铁通车;坏消息“坏”的水平,也仅次于高铁通车。原因是,在这个信奉“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的浮躁时代,无论是高铁通车,还是胶州湾大桥与海底隧道通车,都极大地缩小了空间概念,为市民和百姓赢得了看似宝贵的时间。但是,相同的遗憾之处在于,高昂的收费标准,让市民们望而却步——胶州湾大桥,更像一个风景。
“胶州湾大桥通行票价最低为小车50元、胶州湾隧道通行票价最低为小车30元”的纠结现实会造成这样一个悲剧式的结果:如果市民开车上下班每天都要走胶州湾大桥的话,每个月仅路桥费就会花上2000-3000元。更要命的是,这一桥一隧道还不让市民办年卡。对广大工薪阶层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虽然隧道公交定价为2元的标准还算合理,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要乘公共交通;那些有私家车的市民,他们渴望低廉一些的收费。从这个角度来讲,当地市民称“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为“全国最贵”乃至“世界最贵”并不为过。
问题是,胶州湾大桥的50元、隧道的30元收费标准是如何定下来的呢?任何一项涉及公共利益的政策性收费,都必须过两道关卡:其一,听证;其二,物价局的审核通过。《价钱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拟定关系群众切身益处的公用事业价钱、公益性处事价钱,理当成立听证会轨制,由政府价钱主管部门主持,收罗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定见,论证其需要性、可行性。”此外,作为物价部门,更理当主动审定大桥50元钱、隧道30元的收费标准是否合理,按照“贷款修路”和“收费27年”的时间大限,是否可以完成资金的回笼,然后给公众一个合理的答案。
“贷款修路”与“收费还贷”的政策,没有赋予国有企业收费和定收费标准的权力。决定是否收费、按什么标准收费的权力仍然归于符合程序正义的价格听证会以及物价部门的最后审核通过。如果这个收费标准,只是由财大气粗的山东高速集团自己定下,而没有经过听证与物价局的讨论通过,则这个收费就是不合法的。对于一个收费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你是否还像崇拜长城那样对它进行膜拜呢?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是一个荣耀,是一份骄傲。有媒体在宣传胶州湾大桥时甚至用了“五个最”来形容:最先进、最长、最环保、桥墩最深、钻孔最多。但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交通设施留给人的骄傲之感不能只停留于新闻报道之中,在现实之中,对于胶州湾大桥两端的市民们来说,他们应该有行走在这座桥上的实际权利。骄傲之感,不能是凭空的,不能是理想化的,不能是纸面化的。如果我们走不起这座桥,这座桥的修建除了起到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作用,还能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对于当地居民来说,6月30日之前,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是,你在胶州湾那头,我在胶州湾这头,我们只能两眼相望。在6月30日之后,世界上最最可悲的事是,有一座飞桥架在了胶州湾上,你在那边,我在这边,我们却没有钱去实现一次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