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车不裁,公务自行车只是花拳绣腿

(2011-06-20 12:00:11)
标签:

四川省

宋体

自行车

公车

花拳绣腿

杂谈

公车不裁,公务自行车只是花拳绣腿

王传涛

日前,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办公室向24家省直单位免费发放100辆公务自行车,试点推行 3公里范围内外出办公使用公务自行车出行。按照规定,公务自行车发生损坏或丢失,由所在单位负责维修或赔偿,相关费用由使用单位承担,禁止公车私用。(《新京报》、《钱江晚报》619日)

 

公务自行车,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在4月份,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为了倡导公务员绿色出行,购买了5辆公务自行车,并规定“近距离的公务活动不再派车”。现在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办如法炮制,并且还制定了详细的《山东省省直公务自行车管理办法暂行办法》,表现出了比其他地区更大的诚意,在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上也更为细致,那么,公务自行车能实现之前的预期吗?对于公车改革与绿色出行,又多大的帮助作用呢?

 

公务自行车相较之于公车,确实有许多好处。低碳、健身、省油、省司机、省路桥费、省养车费……但是,“节省”从来都不是权力的流行思维,相反,行车看排量、开会看气场、吃饭看排场,才是许我官员的真正追求。就算让“节省”成了行政任务,权力也更多地会考虑对老百姓和民企拉闸限电,而不是从公车开始倡导节省。问题在于,有一众好车在单位里闲置着,让官员骑自行车去办事,很像我们的一厢情愿。公车不裁,公车的好处就会在那里摆着,那骑公务自行车这样的低碳之举就不会受到官员的认可。

 

公车不裁,公务自行车发多发少,都有问题。一人配发一辆自行车,无异于权力自肥;一个单位只发4辆自行车,会让第5名低碳积极分子感到很“扫兴”。当大家都想“开”自行车去响应节能低碳的号召时,除了前4位,许多人还是没有机会的。问题在于,公务车制度仍然健在,那么这些自行车就怎么看怎么都多余。既然骑自行车和开公务车都是合法的,谁又会在一个被称作“火炉”的城市中冒着37度上下的高温在大街上挥汗如雨办理公务?

 

公车不裁,公务自行车永远是一种多余。公车腐败之所以如此严重,问题不在于公车的速度有多快、效率有多高、空调有多舒适,更主要的在于,公车上维系着官员的身份、特权和利益。尤其是利益,这是公车改革的最大障碍。有资料显示,我国三公消费每年达9000亿左右,其中公车消费大约为3000亿,在这3000亿之中,仅有1/3是公务消费,另外还有1/3是官员私用消费,1/3是司机私用消费。如果公车改革不对这其中的盘根错节的利益“斩草除根”,指望官员们用自觉和良心发现去骑自行车办公理,无异于痴人说梦。在惩治腐败的问题上,从来都不应该谈自觉和良好发现,即便有,也只是一时的冲动。

 

眼下的情况是,除了北京之外,绝大部分的公务车都还没有公布具体数量。在5月中旬,中央出台《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情况自查登记表》下发至各地党政机关,要求各部门单位对公车逐辆登记,不允许遗漏、瞒报,在6月底前确保100%的车辆登记,填表造册,彻底摸清车辆总数。摸清数量之后,如何改、怎么改,都还是未知。公车改革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剔除3000亿背后腐败问题、杀掉那些寄生于3000亿公车费用上的病毒,所以,公务自行车只能是花拳绣腿。

 

如果自行车都能顶替公务车,那我还可以提出N种解决办法:给每位公务员配发一辆电动车;给每位公务员配发一辆滑板;给每位公务员配发一双旱冰鞋……低碳节能的东西多的是,不是每个低碳节能的物件都能抑制住公车的诱惑。相反,公车的横行,还会将自行车、滑板与旱冰鞋轧得粉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