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不是短道速滑队的溜冰鞋
(2011-06-09 12:13:23)
标签:
王濛丽江宋体中国短道速滑队权利平等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正义不是短道速滑队的溜冰鞋
王传涛
7日凌晨三点左右,王濛在微博中写道:“中国短道速滑队集体被挨揍!在丽江。中国还有正义吗?”从她上传的图片中看到,一位疑似队员的人躺在担架上被抬进了医院。此后王濛接连发微博,并称队员被送医院后“一直躺在那儿没人管”。周洋迅速转发了王濛的这条微博。( 6月8日东方网)
世界冠军被打,很容易激起部分爱国人士的愤怒:迎接世界冠军的应该是金钱、鲜花和掌声,怎么可以是拳脚相加?无论走到哪里,世界冠军都应该赢得起码的尊重,享受较高的待遇。又加上,治安执法队又很像传说中的城管,因为近些年来声誉一落千丈,不仔细看此则新闻的,还以为正义真的在丽江消失了。
“中国还有正义吗?”这话问得很莫名其妙。打架向来是双向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果奥运冠军与国家队队员真如新闻中所说的那样不遵守当地法律法规、耍大牌、先动手、到医院要单间,短道速滑队根本就没有资格谈正义二字。相反,手握正义的应该是丽江市政府和公安局。问题就来了,本来就有错在先,王濛与周洋两位世界冠军又是如何给自己扣上正义的帽子的呢?
可以肯定的是,在王濛与周洋的理念中,中国短道速滑队的存在本身就是代表着正义或正确。无论他们做了什么,他们只看结果,如果他们吃了亏,则就视为正义消失;相反,正义就是存在的。进一步说,他们所理解的正义概念,已经完全超脱了法律法规与社会公德的一些底线,甚至可以说,从“要求住单间”可以看到,短道速滑队所讲的正义,其实是一种特权,如果让他们享受权利平等,他们就认为这世界没正义和天理了。
丽江是一座古城,茶马古道和纳西古乐闻名天下。保护这些文化遗产,需要特殊的地方法律。短道速滑队触犯的,就是《丽江古城保护条例》。该条例中有这样的规定:为保护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减少噪音,不影响古城居民正常休息,每天23时30分以后禁止在古城范围内播放高分贝音乐及大声喧哗。因为短道速滑队员制造的噪音影响了当地居民的休息,居民才举报了这些体育英雄。
从源头上说,短道速滑队集体出现在丽江,本身就像是传说中的“公款旅游”,虽然他们为国家争夺了不少的荣誉,旅游放松一下也在情理之中,但在三公消费日益透明的大趋势下,即便是某一领域的国家队,也应该先对公众解释清楚为什么出现在丽江。逻辑发展到这里就可以说,短道速滑队集体出现在丽江本身就是一种特权。当特权遇到权利平等,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冲突。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某局长一直享受着免费过路桥的特权,突然之间对他们收起费来,局长打人的事也就很容易发生了。
近些年来,体育明星、世界冠军往往以近乎一致的丑闻打击着我们对于国家英雄的价值预期:喝酒,然后与保安发生冲突。出现一起两起这样的现象,无可厚非,完全可以当成个案来理解,可如果这样的现象普遍化了,我们就必须反思,这些体育明星、世界冠军到底怎么了?我们的体育机制到底怎么了?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说,“当一个个人开始写,你会不知不觉地发觉,你已经塑造了一个典型;从一个典型开始写,你会发觉你塑造的是——什么也谈不上的人物。”是的,世界冠军只是世界冠军,甚至是什么也谈不上的人物,他们不是道德模范,更不应该享受特权。相反,他们更应该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更应该消除傲慢。对于短道速滑队来说,正义不是他们在冰场上的溜冰鞋,他们的存在就是简单的社会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