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政府还原了“黄色特权”的易操作性
(2011-05-24 21:27:42)
标签:
浙江宋体校车德清县政府百强县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一个县政府还原了“黄色特权”的易操作性
王传涛
2000万买79辆“特权车”却引来一片叫好!本月,一张德清县政府为当地小学生购买“美式校车”的新闻图片引发热议,在新浪微博的近万次转发和两千多条评论中,大多数都表达了支持的态度。与此同时,为什么要买“美式校车”?2000多万元的一次性投入,每年超过200万元的运营补贴,德清校车有没有推广的可能?校车上路之后能不能真正享受“特权”?许多盼着校车开到自己孩子身边的人们也不免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北京晚报》 5月24日)
并非所有的特权都能引起民愤。相比于对“0”字牌公车的愤怒,公众对一些符合公共利益的特权车,还是很乐见的。区别是,“0”字牌公车是少数官员的特权,而符合公共利益的特权车,是符合大部分人利益的特权。前者的特权很强势,后者的特权很贫瘠。
校车,应该是所有汽车当中最应该拥有特权的一种。在美国,因为所有的校车都是黄颜色,这叫做“黄色的特权”。具体来说,这个特权包括:车身有醒目的“校车”标识和反光板;有两个红色的停车信号臂,在学生上下车和校车要减速停车时闪烁,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车上装有GPS定位系统;装有自动拍照装置……另外,校车的底盘、车身加固、抗撞击率,也有特别的要求。从这些方面看来,美国的“黄色的特权”离我们很是遥远。但是,浙江德清县政府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一个县政府也是可以让孩子们享受“黄色的特权”的,而且,并非难事。
去年2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中国首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校车标识强制性国标,首次对校车标识进行明确规定,并规定校车车身通体底色为黄色。对于这个所谓的校车新国标,政府好像让公众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看到各地校车制度的建立。取而代之的是,面包车超载、步行上学等新闻,甚至是各地频发的校车事故。就现实而言,校车制度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浙江德清县政府花2000万买79辆美式校车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地方政府想解决校车问题,还是有能力解决的。更主要的,还要看一下地方政府那个愿不愿意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德清县是全国百强县,而且总排名位列36位。丰富的财政资源能够保证县公共财政轻轻松松拿出2000万为孩子们装备校车。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有时候,愿不愿意比能不能够更容易起到决定作用。
放眼全国,至少还有35个发达县域比德清县更富裕,那么,这35个县有没有完成对“黄色的特权”构建呢?另外,一个县拿出2000万搞教育,也并非只有百强县才行,位于百强县末端的陕西吴起县3年时间里花6.5亿搞免费教育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一些非百强县来说,拿出2000万来购置校车,绝谈不上什么难事。笔者相信,只要各级地方政府拿出购置公车的一半热情来,我国的校车配置就能相当完备。
有人说,“一个社会对待孩子态度是进步与否的最好证据”。权力不能只陶醉于政府采购的豪迈之中,而忘记给孩子们卖上几辆校车;官员不能只顾自己坐着豪华公车而忘记孩子们还挤在狭窄的面包车内。希望更多地地方政府在“浙江德清县政府花2000万买79辆美式校车”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多为孩子的校车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