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人逃税看个税体制“抓小放大”
(2011-05-17 20:31:02)
标签:
个税宋体工薪阶层体制收入差距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从富人逃税看个税体制“抓小放大”
王传涛
近日,国税总局研究所研究员张培森表示,“新的收入种类和形式不断出现,总局也不断地发函,‘见招拆招’。”于是个税规避几乎就像是一场“猫鼠游戏”,在富人们和税务机关之间长年累月地上演。(6月17《济南日报》)
年收入数百万的富人,只缴纳个税1万余元。这激起了许多工薪阶层的愤怒。按我国当下实行的9级个税制,年收入数百万的高薪人员应该是按45%的税率纳税。个税征缴中的制度预期与落实现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与此相对应,今天还有一条关于个税征收的新闻值得玩味。据《新京报》报道,当下的个税已经完全沦为工资税,严重增加了纳税人家庭负担。
通过对比这两则新闻,当下个税征收体制中的一个非常不合理的问题被突兀地表现了出来:一方面是高收入者在种种制度漏洞中处心积虑地逃避缴税,税收机关却视而不见;另一方面,3000元的个税起征点表明,个税征收体制征缴的对象最主要的是针对广大工薪阶层,至于传说中的9级个税体制,其实只有对工薪阶层的征缴落实得好,45%税率,很像个传说,以至于在许多人的工资卡上,都会出现个税扣除的情况。
形形色色的逃税手段,让人大开眼界。我们不得不佩服一些经济学与税法知识学得好的人。但是,“破窗效应”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只归咎于人的因素。除了人的因素,还往往有体制的因素。在体制层面,一旦出现了巨大的漏洞,如果不及时修复,就会有更多的人来钻这个漏洞。丢了一两个西瓜的结局,很可能就是丢无数个西瓜。再加上,我国税收实行“年收入12万自行申报”的制度,对于收入高的群体来说,并没有强制性的征收办法。可以肯定地说,因为对富人征税的体制漏洞过大,造成了国家税收的巨大损失。
我们可以把个税分为西瓜与芝麻两种类型。对富人征收的个税,因为比例高,数额大,可算作是西瓜;对工薪阶层征收的个税,虽然数量多,但数额较小,可以算作芝麻。按此逻辑,现在我国个税征收体制的问题在于“丢了西瓜,拣了芝麻”。个税体制几乎把3000元以上的工薪阶层全部囊括了进来,遗憾的是,个税体制丢掉了富人个税这个大西瓜。虽然看起来芝麻是越拣越多,我国税收总量也是每年递增,但丢掉西瓜这个事实,还是无可争议的。
个税征收是一种契约行为。这种契约行为,最基本的原则有两个,一个是平衡贫富差距,一个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增加百姓福利,回馈民生。然而,当下的个税征收现实却是,对于工薪阶层的个税征缴,基本等于实行“强制”措施;对于富人阶层,却是活口很大,漏洞百出。
个税体制不能只把工薪阶层的钱包看得死死的,却经常忘记看一看富人的腰包。收入差距存在巨大差异,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收入差距已经很大了,税收却起不到应该起的平衡收入差距的效果。富人逃税,花样百出,虽然有富人的道德因素,但漏洞在哪里摆着,体制因素,同样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