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酒驾时间表”证明了权力的“运动思维”
(2011-05-12 20:48:24)
标签:
宋体时间表酒驾交警部门内部消息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查酒驾时间表”证明了权力的“运动思维”
王传涛
5月11日,海口市不少市民都收到一条内容为“海口查酒驾时间表”的短信,在该条短信中,详细注明了近期海口交警查“酒驾”的时间、路段和主要内容,甚至具体到组织单位。5月12日上午,海口市交警支队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该短信内容系编造,海口查酒驾时间没有规律可循。(人民网5月12日)
醉驾入刑,百姓拍手称快。虽然近日最高法的一句“醉驾不一定就是犯罪”惹来了争议无数,但醉驾按情节恶劣程度而定罪,较之以往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其实,在我们争议“醉驾是不是犯罪”的时候,我们却一直忽略了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执法。再好的制度、再严谨的法律,如果没有执法作为保障,相信迟早也会形同虚设。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的时候比对法律条文进行曲解更让人纠结。完美的法律,需要有完美地执行。倘若基层交警部门对于酒驾与醉驾的查处只停留在出了交通事故才去查,或是让查酒驾行动成为可以被摸透的规律,公众对于醉驾入刑就仍然会抱有侥幸心理。此语境之下,也谈不上什么法律效力了。
海口流传的这份“查酒驾时间表”,许多网友认为很搞笑。许多网友建议,一定要查清内鬼,找一找到底是谁泄露了秘密。但是,在笔者看来,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交警系统内部有没有“内鬼”,也不在于追问老百姓是怎么获得这份时间表的,甚至不在于追问权力有没有寻租、有没有人情照顾,而在于,交警部门对于查酒驾这种行动本来就非常容易死板化、运动化——查酒驾不是每时每刻都在查,不是在所有可以查的地点查,而是让类似一张像小学生课程表一样的东西进行查。
有了时间表,难免就会有内部消息。这个内部消息首先是从交警队开始传播,上到领导,下到亲戚朋友,都有机会拿到这个时间表。而根据“只需要6个人就能找到你想找的人”理论,这个时间表势必会成为一条“公开的秘密”,大家你知我知,只是都不用说出来罢了。此语境之下,什么时候该喝酒,什么时候不该喝酒,也就形成了另外一张时间表。
危害在于,查酒驾的法律威慑力会大打折扣。对于“醉驾入刑”来讲,这也只会对那些得不到内部消息的可怜市民有作用,对于那些有短信、有人脉、有关系、有裙带的人来说,他们获得“醉驾入刑”的条件不是有没有醉驾,而是有没有造成恶劣的交通事故。只要是没有造成恶劣的交通事故,无论酒驾或醉驾,都可能会免于受刑。
根本性的问题在于,权力总是习惯于依赖“运动式治理”来完善我们的法制。殊不知,法制是一种常态,而运动是一种行动,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既然是“运动式治理”,就不是常态管理,也不是制度化管理或规范化管理。所有的工作都是按时间表而来,至于时间表上没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就会形成法制上的漏洞。有漏洞,就会有人钻,这一点毋庸置疑。
对于权力而言,没有时间表,是最好的时间表。无招胜有招,凡事都按死板的时间和地点出牌,这也太没有创意、太没有技术含量了吧。查酒驾,需要的不是交警部门按时查,而是需要交警部门时时查。你不时时查,他就时时喝;你要按时查,他就按时喝。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难免有所泄露;即便有不透风的墙,一些精明的司机也可能能摸透权力的行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