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围观弑母案”:与其道德审判,不如技术恶补

(2011-04-13 08:04:27)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围观弑母案”:与其道德审判,不如技术恶补

王传涛

网上视频显示,上海留学生刀捅母亲后,国人全部在周围围观,仅有一名外国人上前救助,救助后并未留名。医生称,当时如果这名外国人不救助,母亲很可能当场死亡。( 412日《新民晚报》)

 

留学生的“弑母案”,引发了整个社会对“包办”式教育以及留学热问题的大反思。案中那个被母亲说成精神病的悲剧儿子,一时之间,成了全国人的公审对象。许多人这样认定,该留学生比药家鑫更残忍、更可恶。随着一段视频的曝光,我们对此事的反思又有了新的角度:那些围观者,也应该值得批判——一名叫做“路人甲”的外国人,让无数国人汗颜。

 

批判国民的道德,是近些年来的一种趋势。有人说,这于彭宇有关,有人说,这与南京那个卖豆饼的老太有关。其实,透过一些公共事件来反思国人的整个道德,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不是通过两三件道德危机事件就能计算出来的。对于“围观弑母案”一事,笔者同样不同意对围观者进行道德审判的做法。

 

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这是一个纠结的问题。能说出实施帮助的,不只有道德圣人,还有说谎者;不能实施救助的,除了道德因素之外,也有其他方面的理由。我的答案是,我和围观者一样,只能等待120救护车的到来,除此之外,我也是无能为力。还要说一个问题,上海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国际机场不可能只有一名外国人,但为什么只有一名外国人补救呢?我想说的是,一个高尚的外国人,证明不了在场围观者的素质,更证明不了其他60亿人的道德水平。

 

不妨让我们看一看新闻中的这样一句话——自己不是不想帮忙,而是没有相关急救知识,怕帮倒忙,所以,自己只能选择围观。面对这样的坦白,这样一句大实话,如果我们再对在场之人以及全体国人进行道德审判,只能加剧这个社会的道德危机。本来,在场观众没有救援,只是一个技术问题,非要在这个技术问题之外再强加上一个道德问题,很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在笔者看来,与其对在场围观者与全体国人进行道德批判,还不如着力于反思一下国内教育之于“紧急救援”的基本业务现状。每位想诉诸于道德批判的人,不妨先问一问自己,关于“紧急救助”,自己知道什么,又能做什么?进一步需要问的是,国内中小学对于公共安全教育,现在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

 

20072月,教育部制定《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同时教育部门又制作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紧急救助》的八集视频,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术”、“外伤包扎、止血、固定、搬运”、“头胸重要部位损伤急救方法”等八节内容。但在中小学的课程表上,我们很少看到这样的教育或培训课程,悲剧的结果是,自救有时都无法完成,他救就更可能是帮倒忙了。

 

面对“围观弑母案”,我们不需要一味的道德评判。就当下形势而言,对全体国人进行急救技术的恶补,才是最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