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济南宋体活人墓抢购我是一只小小鸟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抢购“活人墓”源于买不起房的现实尴尬
王传涛
因为担心涨价,济南市民纷纷抢购“活人墓”。对于购买“活人墓”的原因,济南一家陵园营销部负责人方志坤认为,主要是为抢占好的风水位置,再就是为防止日后陵园涨价。据了解,从2008年至今,济南有些墓地的价格已上涨了近千元。(3月27日《山东商报》)
一提到“抢购”,很容易让人联系到国民素质的问题。比如,抢购食盐风潮。再往前追溯,还可以与2003年抢购板蓝根、食醋等行为联系在一起。在表面上看来,抢购“活人墓”,也会存在以下两种理解:其一,市民素质良莠不齐,活着好好的却非要给死后安排个住宅,好似天堂里的房价也很高似的;其二,不排除有个别墓地经营商有炒作与烘抬物价之嫌。
以上两个论断,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还要必须说,在我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死无葬身之地”是个特别悲惨的结局,谁都担心,自己能够成为“死无葬身之地”的那个人。在现实之中,公众对于死后的无安全感,其实很是纠结——当下,活着都很难买得起房子,死后,即便有后人给自己烧纸钱,还可能会出现“没有烧钱的地界儿”的情况。所以,还不如自己先购置上一套“房产”再说,以免真的“死无葬身之地”。
无数惨痛的现实教训告诉国人,活着,一定要买地产。无论是活人的地,还是死人的墓。最近十年,国人形成的最重要的理财概念就是“购地生财”。尤其是经过2007年与2010年两年的物价大飞涨。因此,活着一定要买房——也就成了国人最基本的生存思维定式。有经济学家分析称,2000年—2010年,如果你资产收入不增加5倍就已变穷,因为我国都市房价暴涨5倍,只存不买,我们的钱会缩水4/5。
房子与墓地,在本质上,其实是一件东西。活着要有安居之屋,死后要有入土之墓。因为当下的房价,给了国人以太多太多的不安全感,国人对于死后的那个小房子,也就失去了安全感。这就好比赵传的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里所唱到的,“也许有一天我栖上了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我飞上了青天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活着,我们是房地产老板及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等“猎人的目标”,死了之后,我们很想结束这种“无依无靠”的感觉,于是,抢购“活人墓”也就成了一种风尚。
不客气地说,抢购的不是“活人墓”,抢购的是安全感。现实之中,房价已经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没有安全感,死后想安稳一些,也就不应成为奢望。对此,我们不应该表示出不理解,而要反思到其中的种种原因。因为,换做是我们,我们也可能担心下葬之时,买不起一块墓地。
所有的抢购,都有着极为复杂的社会因素。解决抢购“活人墓”的问题,也应该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第一个层面,地方政府也要及时对墓地推出“限购令”或“墓产税”,另外,还要加大“经济适用墓”的建设;第二个层面,是根本的层面,就是要尽快让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让公众对于“住有所居”不再只存幻想,并及早摒弃掉“死无葬身之地”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