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廓清地震断层带,更要建立防护体制

(2011-03-20 19:22:11)
标签:

中国

宋体

断层带

《广州日报》

勾画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要廓清地震断层带,更要建立防护体制

王传涛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19日透露,研究人员已勾画出中国21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到2020年左右,有望把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320日《广州日报》)

 

日本与盈江的地震以及各地频发的自然灾害,留给全人类一个这样的思考:面对频发的毁灭性天灾,人类该何以防护?拿地震来讲,虽说地震为天灾,难以预测、不可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面对地震时就无所事事、徒手待毙,相反,如果民众有灾难意识、社会有防护体制,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害降到可能中的最低,也可能能创造一些不幸中的万幸。

 

地震并非无规律可循;地震也并非完全不可预测。一方面,这需要依靠地质研究人员对地震常发地带进行勾画;另一方面,位于地震常发地带的政府部门、民间社团与普通百姓也要树立地震防护意识,建立地震求助体制。现在而言,我国地震局地质研究人员“已勾画出中国21个大城市断层带”的成就以及“2020年左右将我国内地其他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的预期,让我们看到了地震局及相关科研人员在第一方面的努力,这样的成果,很是给以以欣慰之感。

 

但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是,当下对于许多地区来讲,地震防护意识与防护体制还基本为零。这并非危言耸听,一个基本的例证是,据2010415日中央电视台报道,正在青海玉树县7.1级地震现场救援的武警青海玉树州支队副政治委员阎军富表示,玉树州州府结古镇附近的西航村已经夷为平地,99%民房全部倒塌,整个玉树地区,民房倒塌率超过85%。必须要承认的现实是,如果按当下地震工作人员所勾画的断层带,玉树恰恰位于“康定—甘孜地震带”。而这一地震带,在我们所学的中学地理课本中就已经被早早标记出。

 

放眼我国地震灾难发生现状,直接造成了我国地震遇难人数的居高不下。数据显示,1900年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玉树地震中“99%民房全部倒塌”与“民房倒塌率超过85%”,以及我国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一半以上的现实,告诉我们,我们缺的不是一张简单的地震带地图,而是从政府到职能部门再到民间团体、从官员到普通百姓包括老人与孩子的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地震防护体制。

 

这个防护体制,最起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房屋质量,即便不是全部房屋质量,也应该做到如温总理所讲的“重点帮助城乡居民建设住房,更要把学校和医院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其二,应急机制与物资储备,一旦发生地震,要保证有基本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充足的物资供应;其三,让要每位居民都有充足的地震防护意识,学会做到如何自救与他救。

 

我国古代哲学向来强调“究天人之际”和“制天命而用之”。这要求我们在与大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要掌握好规律、把握好方法。应当说,有防患意识与防护体制,天灾就不可怕;无防患意识与体制,相信小级别的天灾也会有天塌下来一般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