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矿难叫“在同一个矿井发生两次”

(2010-10-18 07:39:53)
标签:

刘文彬

智利

宋体

矿难

矿井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有一种矿难叫“在同一个矿井发生两次”

王传涛

16日清晨,河南禹州平禹煤电四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目前遇难人数已升至26人。2008年,该矿曾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23人死亡。本起事故与上次事故发生在同一矿井同一作业面。(中新网 1017日)

 

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东西方谚语对经验积累、教训总结的最精华表述。然而,这两句历史经典谚语背后真理,却在河南禹州煤电四矿的矿难中被一举颠覆——同样的矿难,完全可以发生在一个矿井的一个作业面。谁说人不可以踏入一条河流?谁说人不可以在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我们的矿难,就可以提供最好的反证实例。历史、经验、教训、总结,你们就汗颜吧,记住,在我国矿难面前,请不要相信谚语,请相信现实,这才是真正的经验总结。

 

鉴于智利大营救刚刚获得成功、鉴于智利大营救刚刚否定了奇迹而确认了科学,更鉴于“领导下井”制度逐步走向完善,这起矿难,一举打破了网友曾经对矿难的“审丑疲劳”,从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关注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关注矿工安全;二是为了关注矿难发生的原因、责任的追究以及“领导下井”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效力问题。尤其是后一点,许多市民进行了质问:是哪个领导下了井?下了井之后,是“同生”了还是“共死”了?

 

事实再一次得到了验证——“领导先走”的光荣传统,从来都不曾被遗弃。“带班入井”领导、平禹煤电副总工程师刘文彬成功升井,而且,还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刘文彬同学还对“领导下井”制度进行了褒奖,也对自己的救援中的工作进行了“自我表扬”——当时共有276人作业,事故发生后239人安全撤至地面!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带班领导”还算有功之臣,救活了239人,不是奇迹,却胜似奇迹。结果可想而知,“领导下井”又一次被“领导先走”魔咒终结。

 

依笔者看来,问题根本不再于领导有没有下井,指望“领导下井”制度解决掉我国矿难频发的现实,还不如多让矿工晒晒太阳。真正令人纠结、令人绝望的是,这起矿难非常似曾相识,2008年,该矿曾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23人死亡,事隔两年之后,在相同的地点,相同原因的矿难再次发生。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还拍了桌子:“本身是高瓦斯矿井,很容易出现爆炸事故,这是不是可以避免、可以预防呢?!”说得具体一点,“可以避免”、“可以预防”主要是两点:其一,这是一个瓦斯突出的矿井,有媒体报道,矿井中的瓦斯浓度已经超过了60%,为何仍然有276名矿工在井下作业?其二,同样原因的悲剧就在“昨日”刚刚发生,当地矿方怎么可以“好了伤疤忘了痛”?

 

我们感叹于智利救援的科学与奇迹,然而,到了我们的矿难发生之时,就会惊奇地发现,我们缺的从来不是科学与奇迹,我们缺的一些基本的常识和常理。这些常识和常理,是低层级的,是不需要多高深的科学理论的,是连小学生都可以拿着笔记本上记得“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来教育我们的……

 

有一种矿难叫“在同一个矿井发生两次”。智利大救援中,我们的媒体报道了“神州第一吊”,报道了在智利大救援中的中国工程师,言外之意是说,我们具备了救援的硬件条件,但是,在这起矿难发生后,事实却证明我们已经丢失了基本的反思,基本的防患未然式的思维。如此思维之下,智利式的大营救,何时才会成为中国矿工的福音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